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动态 > 寻根动态 >

丛竹携家人回文登丛氏宗祠祭祖
2018-07-24 08:07:18

     胶东著名革命家庭丛月章之女丛竹,携子女回故乡寻根祭祖。抗战初期,丛月章一家为保家卫国,家人们先后参加革命,有四位家人为革命事业捐躯,是胶东著名的一门四英烈之家 。
   丛竹 女。原名丛祐滋。1930年生于宋村镇 下徐家村。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从事新闻工作。任《大众日报》主任记者。1987年离休。






为父亲丛月章敬香


丛竹之子,著名导演孔笙敬香

一门四烈士 革命老妈妈

 



    张行礼郝玉子



  隋熙兰,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一位不平凡的革命老人。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她以自身的勤劳、坚强,用瘦弱的肩膀,担起了照顾“小家”和“大家”的重担,用不足三寸的小脚,走完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胶东著名的“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都有她默默地为同志们洗衣烧饭的身影。为革命事业她奉献了丈夫和三个儿女,一门四烈士,人们都亲切地称她是“革命的老妈妈”。



  白色恐怖下她是位最可信赖的好妈妈



  同旧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一样,她本没有名字,“隋熙兰”这名字是她在1940年加入党组织时,党送给她的。

  1892年,她出生在文登县上徐村一个农民家庭。17岁那年,她嫁给本县下徐村丛月章为妻。“丛隋氏”,丈夫的姓加上自己的姓,打那以后,这就是她的“名字”了。过门后,侍奉婆婆,养育儿女,推磨轧碾,担水做饭,浆洗缝补,这繁重的家务劳动,压在了她的肩上,圈就了她的生活范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胶东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兵匪抢劫的枪声未止,日寇的铁蹄又要踏上这灾难深重的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共产党胶东特委决定在胶东东部发动五县农民暴动,暴动的指挥部就设立在丛隋氏的家乡———文登县。

  为了加强特委发动暴动的组织领导,1935年,上级党组织派富有斗争经验的程伦同志来到胶东,同行的还有一位女同志,名叫李英岚。两人都操南方口音,知识分子出身。由于这个原因,若把他俩安排在一个贫苦农民出身的党员家里,恐怕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经过审慎地考虑,认为安排在丛月章家里比较合适。丛月章是我地下党员,家境比较富裕,本人也是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的成员都倾向共产党,丛隋氏更是位和善的令人信赖的好母亲。

  程伦、李英岚两人来到了丛家,便向丛隋氏和她的子女们自我介绍都姓程,是兄妹二人,与林江(丛祺滋)同过学,现在来这里拜候老人。丛隋氏一听是儿子的同学,便忙不迭地做饭做菜张罗招待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她还让子女们与两位客人兄弟姐妹相称,称程伦为程大哥,称李英岚为程大姐。

  丈夫丛月章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党地下工作,曾于1934年在自己家的大门口开设了福寿堂药房。程伦懂得中医,于是,就请他做了药房先生。程伦自此后就以行医这种职业做掩护,或者同来“看病”的地下党员交谈工作,或者走村串镇,进行暴动的准备。程大姐则被安排在村子里教小学。

  在家中,程伦、李英岚经常给孩子们、给她讲一些新鲜的道理和故事。这不但给孩子许多启迪(林江就是这年被程伦介绍入党的),而且自己的心灵上也像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她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丛隋氏体贴入微地侍候这兄妹俩。程伦经常外出,她总是把饭菜做好等着。有时竟独坐等到半夜。如果程伦一夜未归,那她就会彻夜不眠。程伦的身体不太好,她就变着花样做他顺口的饭菜。慈母般的心肠,感动了程伦这个铮铮硬汉,他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位最可崇爱的母亲面前,哽咽着说:“我从小就没了妈妈,你就是我的妈妈!”

  威震胶东大地的“一一·四”暴动的枪声打响了。程伦、李英岚都参加了暴动队伍。在暴动的日子里,这位母亲盼他们归来,望眼欲穿。盼啊盼,盼来的不是熟悉的身影,却是他兄妹俩被捕的坏消息。后来,当林江从牟平赶回,带来程伦悲壮就义的噩耗时,她饭不吃,觉不睡,只是默默地流泪,哀伤。

  当她接到李英岚从狱中寄来的信后,便和丈夫商议马上派二儿子林江送去棉衣。她倾尽全力进行营救。后来李英岚的案子松下来了,全家立即凑了几十块钱,由林江去牟平把李英岚保释出狱,并连日送其乘船转移到上海。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位最可信赖的妈妈一直在挂念着李英岚的安危。1983年,李英岚从北京赶来探望老妈妈,一见面,年逾花甲的程大姐含泪叫了声“妈妈”,泣声说道:“我是来走娘家的!”



  抗战岁月里她是位坚强的革命妈妈



  1940年2月,胶东大地虽然寒气袭人,然而春天毕竟降临了。这是丛隋氏永远也忘不了的时刻。经过党的长期考验,她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给她起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字:熙兰。她就是普通的兰花啊,用自己的芬芳迎接胜利的春天。是党给了她新的生命,从此,她把整个身心全部投进了党的事业里,投入到抗战的斗争中。

  隋熙兰细心周到地招待、照顾我革命同志。在抗战爆发后,文登天福山起义组成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西上抗日时,丛月章的家里实际上成了我军联系胶东东西方面情况的“联络站”。几乎每天都有由此路过的抗日人员。做饭的任务就又落在隋熙兰这位勤劳母亲的身上。无论来多少人,无论什么时候来,她总是及时做好饭菜,默默地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这时,她疲乏的脸上就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是我们的战士们哪里知道,部队来往的人太多了,为这,丛家卖了地才让战士们吃饱吃好的呀!隋熙兰常常做一天一宿饭,自己却顾不上吃,饿着肚子,孩子们也常饿肚子,有时包饺子,白面的是留给同志们吃的,黑面的给孩子们……

  隋熙兰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更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

  1940年春,东海地委举行了二次起义,在文登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起义后组建的30多人的八路军小分队,就经常在下徐村一带活动,这可忙坏了隋熙兰,她带领妇女给战士们做饭、缝洗衣裳。自己家里的粮食吃光了,她就东凑西借,用借到的钱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土顽部队丛芳山———就是隋熙兰的小叔子,他联系杂牌军队,对燃起的抗日烽火,既恨又怕,对哥哥丛月章一家参加革命活动更是又气又恼。1940年农历4月15日,他们偷袭了小分队,火烧了下徐村200多间房屋,还杀害了村里5口人。对隋熙兰的一家当然不会放过,火烧了她家的房子。但隋熙兰没有被敌人的淫威吓倒。她带着不满5岁的孩子寻找党组织,流浪他村。有时就在人家门楼下过夜。后来就安身在文登城郊的一个废弃的厕所里,直到丈夫找到她娘俩,才结束了这种流浪生活。

  她坚决要求跟着四区和东海地委行军驻防(此时丛月章任四区区长和东海国防剧团团长等职)。紧张的战斗生活,对于一个将近50岁的小脚女人来说该是多大的考验啊!在随队期间,她为部队做了大量的工作,跟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为了工作需要,她毅然地回到村中,任妇救会副会长和区优救委员。在家乡,她积极宣传抗战,发展党的组织,共发展了7、8名党员和大量的妇救会员。

  她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用自己平凡的工作,迎接着抗战胜利的曙光。



  一门四烈士她是位英雄的老妈妈



  隋熙兰共有8个孩子,三男五女。除了大儿子早年外出谋事和大女儿早夭外,其余的两男四女,自1935年以后,都相继参加了革命。

  二儿子林江(丛祺滋),1935年参加了共产党,后任胶东区党委青年部长;二女儿林向英(丛祝滋),1936年参加了“民先”,第二年她和林江一同奔赴延安;三儿子林明(丛祥滋),抗战一开始便到东北参加了张学良的部队做我党工作;三女丛理明(丛禧滋),1939年她刚15岁,便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四女丛林(丛礼滋),1940年入伍;小五丛竹(丛祐滋),1945年参军。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母亲把自己一手抚养的孩子一个个送上前线,她期待着战争早点结束,亲人欢聚一堂。但她更清楚,革命就有流血牺牲,孩子们都随时准备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她也准备承受更沉重的打击。

  二女儿林向英,1939年在延安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会华北战地工作团”,开赴到华北抗日前线。1940年冬,她在山西繁峙县带领群众坚持反扫荡,被阎锡山部包围,牺牲在敌人刺刀下。二儿子林江,在担任胶东区党委青年部长、兼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期间,领导胶东青年和招远县民众,进行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1942年冬季,他在招莱边区反扫荡战斗中,被日伪军合围于大泽山区,壮烈牺牲。任文登四区区长、胶东参议员的丈夫,长期为革命奔波,积劳成疾,终因医治无效,于1943年与世长辞。四女儿丛林,1947年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门四烈士!英雄的母亲接连承受着儿女、丈夫的相继诀别,这个打击该有多么沉重,又是怎样地撕扯着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心!

  隋熙兰将悲痛埋进心底,挺直了腰杆,她以惊人的毅力去完成党交给的新任务。

  1948年土改时,重新划分土地,按人口分,牺牲的、工作的、在家的人都有份。她应分得二十四亩地。但她没有多要。到了秋天,地里生产的花生、粮食她一斤也不卖,全留给上级的同志们吃。

  如果说对敌斗争的残酷环境,丈夫早逝、儿女牺牲的不幸,磨炼了隋熙兰这位革命老人的坚强性格,那么,解放后她所经受的30年不公正的历史待遇,却又一次磨炼和考验着这位革命的妈妈。

  自从1952年她在担任村党小组长时被“劝请”退党开始,到1982年恢复党籍为止,其间漫漫人生30年!她没有心灰意冷,更不怨天尤人。她相信党,也完全相信自己走过的路。她不止一次地用自己在得知二儿子林江牺牲时对女儿们讲的话来鞭策自己:“祺滋是好样的,要象他那样做党的好儿女,一辈子跟党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的党籍恢复了,这位年已90岁的老人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革命征程的风风雨雨,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催白了她的一头乌发。然而,隋熙兰———革命的老妈妈,人民没有忘记她,她养育的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她。

  隋熙兰同志晚年随三女儿丛理明生活,1995年于烟台病逝,享年103岁

上一篇:寻根
下一篇:檀香明烛,宗祠家祭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