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精英 > 古今名流 > 军政要人 > > 烈士 >

丛德滋
2007-08-29 10:58:45

毛泽东签署的一号烈属证

 

在迎接兰州解放52周年前夕,记者在我省女诗人丛丹老师的家里,见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革命文物。这是一张由共和国的缔造者、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于1951115亲笔签署,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我省著名革命烈士丛德滋同志的家属,编号为“字第00001号”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张烈属证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丛德滋烈士的女儿丛丹的家里。

丛德滋同志191010月出身于辽宁省凤城县一个贫苦的满族农民家庭,早在凤城第二师范和东北大学求学时期,他就与共产党人有了来往,秘密阅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开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丛德滋从东北大学毕业以后,被介绍到张学良将军领导的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1934年,为了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丛德滋在一些进步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和内战行径,被国民党以“共党嫌疑”于当年6月逮捕,羁押于武汉行营,直到9月,才由张学良将军亲自下令释放,安排在东北军总部办公厅任机要秘书(校官)。

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丛德滋随军到了西安,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了宣传抗日,他创办了《西北响导》报,发表了许多进步文章。“西安事变”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联合办公厅,由周恩来、吴家象(张学良秘书)和南汉宸(杨虎城秘书)分别代表三方参加办公厅工作。办公厅下设宣传委员会等机构,丛德滋和郭维城、宋绮云、江隆基等同任宣传委员会委员,丛德滋负责特种宣传组工作。同时,抗联西北军委接受了国民党(cc系统)在西北地区的机关报《西京日报》,创办了《解放日报》,作为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统一战线的机关报,丛德滋受命担任总编辑。丛德滋接受任务后,当天就投入创刊工作,亲自写了报头,《解放日报》第二天就以崭新的内容出刊。《解放日报》每周的宣传纲要由联合办公厅审查,有时候送周恩来同志亲自审阅,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丛德滋非常拥护并坚决贯彻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使《解放日报》撰写了许多重要社论和文章。这份《解放日报》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国解放以后,被列为“国宝”级的历史文献。

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以后,抗联西北军委被迫结束,不久,东北军也被解散。丛德滋曾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流落一段时间“七七”事变以后,他到山西从事救亡工作,在八路军115师团级文职干部。1937年底,根据斗争需要,他被党组织秘密转到西北工作,经西安八办党代表林伯渠周志介绍到兰州八办,在兰州八办党代表谢觉哉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在兰州,丛德滋又积极投身于公开的抗日活动,在兰州地区抗日救国会负责宣传工作。19382月,谢觉哉、伍修权、丛德滋在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组织的“时事座谈会”上公开宣传抗日主张,深得群众拥护。在谢觉哉同志的领导下,丛德滋与中共特别党员于千等周志创办了民众通讯社,并亲任社长。民众通讯社团结了一大批文化界进步人士,如著名作家肖军、塞克,著名音乐家王洛宾等进步文化人士都在民众通讯社工作过,并得到丛德滋周志的许多帮助。在这个时期,丛德滋还利用民众通讯社的公开身份,积极参加了营救失散的红军西路军驻兰办前往延安。1938年秋,经兰州八办党代表谢觉哉和八办主任伍修权同志介绍,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丛德滋同志为中共特别党员,任命为中央军委情报部甘肃特派员,从事隐蔽战线的工作。为从事情报工作方便起见,在谢觉哉同志的安排下,丛德滋同志打入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任政治部主任曾扩清的秘书。

1940年春,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甘肃工委遭到破坏,民众通讯社也被勒令停止。194117,震惊中外的“晥南事变”发生后,八战区政治部主任曾扩清找丛德滋谈话,态度反常。丛德滋预感到敌人已经怀疑他是中共秘密党员,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同志劝他尽快转移,但他在没有接到中央通知的情况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党的利益为重,毅然留在兰州坚持斗争。1941年元月20日,敌人将丛德滋秘密逮捕,投入兰州河北大沙沟秘密监狱。特务头子、军统西北攻专员孙步墀等对丛德滋威逼利诱,没有得到什么,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都没有使他屈服,保护了党的机密。在狱中,他还团结王洛宾等难友,继续进行斗争。丛德滋入狱以后,党组织和谢觉哉、伍修权等领导同志多方组织营救,终未获得成功。1942419,丛德滋同志在狱遇难,年仅32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丛德滋同志牺牲以后,敌人想加害于他的家属。在党组织的掩护下,丛德滋的妻子王竹青,这个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系、受丛德滋影响投身革命的山西才女,带着年仅三岁的女儿丛丹和一岁的儿子丛甘,在兰州附近不断变更住所,与特务周旋。由于特务跟踪很紧,为了他们母子的安全,党组织指派高克明同志秘密用汽车护送他们母子三人离开兰州。行至华家岭时,特务机关派汽车追了上来,高克明同志当即立断,让他们母子三人迅速转移到附近老百姓家,把护送他们母子的汽车上一个部件弄坏,假装修车。敌人的汽车追上来以后,高克明以汽车零件坏了,已派人回兰州买零件为由,蒙混敌人。敌人也很狡猾,监视了一天,没发现可疑情况,就离去了。他们在华家岭躲藏了十多天,确信已经摆脱了敌人的跟踪,才辗转逃到陕西。由于丛德滋在西安比较知名,他们不宜在西安露面,只好在陕西三原、富平、泾阳等地落脚。

全国解放以后,他们母子三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又回到兰州。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同志和中央军委联络部打听到丛德滋同志的遗属还在兰州的消息后,谢觉哉同志非常高兴,亲自写信给王竹青同志。为了证实丛德滋烈士的两个遗孤还活着,谢觉哉同志特意叮嘱王竹青给孩子们拍一张照片寄给他。这张照片上的丛丹和丛甘,还穿着非常破旧的衣服。1951年元月,中央人民政府给丛德滋遗属颁发了电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的共和国“第00001号烈属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丛丹老师根据伍修权、孙作宾、宋黎、郭维诚、王定国等老前辈的嘱咐,千方百计收集丛德滋同志的遗物和资料,有些已经交给省博物馆、华林山烈士陵园、八路军驻兰办纪念馆等收藏。

丛德滋在抗战时期多次写诗,表达抗日救国决心和意志。

抗战三年

黑暗侵蚀了欧洲,把人类又投入了战争深渊,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地血战了三年!血战了整整三年,没有一刻不是勇敢向前,历史给我们一道桥,生和死隔断了两边。为了生存,要冲破黑暗。卢沟桥,中华民族历史断续的分野。黄河流着都是血,泰山巍峨着尸骨。争取独立的战士,在万里河山忠祭自由魂。东西南北都是战场,把四处的敌人歼灭。冲锋!冲锋!中华民族整整冲锋了三年。明天是伟大的,我们是在前夜,沉郁的黎明还有更暴烈的风雨,我们要用更大的毅力一起挺起,一起靠拢,燃起四十年来的火把,迎接那历史的胜利!

 

元旦放言

丈夫虽不望封侯,豪气自古盖九洲。

敢把文章书曲直,常以宝剑记恩仇。

枕戈岂证军阀独,殺敌应同李广俦。

到处山河破碎甚,莫闲白了少年头。

松 花 江

松花江上任遨游,风雨纷飞共一舟。

岛上太阳呼欲出,豪气如水奔前头。

  

播种的时候到了,

我们的牛马呢?

播种的时候到了,

我们的田园呢?

 

我们用血汗喂养着的田野,

又生长了离离的春草,

而且-------

春风飘在颓倒的门墙!

再没有美丽的炊烟像白云

自由地飞在青天上。

 

那时候,

四月艳阳天,

太阳光洒在原野上!

野花小草用媚人的芳香,

迷人蜂蝶的梦境,

使它们醉在胸膛上。

 

那时候,溪流春涨。

田野里的歌声和着涛声齐唱,

恋爱着疏松的泥土味,

它香得和嫩苗一样,不,和爱妹的嘴唇一样。

 

然而,仇恨是去年的种子,

今年生了根!

今年仍在人心上播下种子,

等待明春。

耻辱的故事哟,消灭了吧!

与那兽欲的日本人同归于尽!

春天已从死者的墓草上,莅临了祖国的山林

 

回忆我的哥哥丛德滋

丁丹(丛润滋)

 

我的哥哥丛德滋烈士,已经整整牺牲38年了。多少年来,哥哥的革命精神、思想品德,使我久久难忘!

我家的原籍是山东省文登县,为了糊口,祖父带领老小离开老家,来到辽宁省凤城县落户。

丛德滋,19101017出生在凤城镇。他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

他在初小、在高小、在省立第二师范读书时,都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在课堂上他很用功。在课外,他经常与老师、同学借阅大量书籍,勤奋阅读。如《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聊斋》等古典名著他都认真的阅读过。

哥哥兴趣广泛,下象棋、下围棋,周围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也喜欢写诗词、歌赋。记得家里有个木箱子,里面装的都是哥哥的诗词和文章。哥哥也很擅长书法,每逢年节,或赶上乡亲们办喜事、丧事,他总是主动书写对联、挽幛、匾额。哥哥还喜欢听音乐,也擅长弹奏乐器。哥哥还有剌绣、编织等手艺。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博学多艺的青年。

1928年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史地专科,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过了两年,即到了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东北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结果,大片国土沦丧,东北大学被迫迁往北平。

1932年秋,哥哥随校来到北平。仅给家中来过两次信。

1934年,我来到北平东北中学读书,随哥哥住在东北大学宿舍里。那时,我见到哥哥每晚都是阅读进步书刊,经常读到深夜,如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唯物主义》等,还经常参加党所领导的进步学生活动。哥哥经常向我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我说:“革命先头,革命不怕死!”还说:“首先要确定革命的思想觉悟,才能做到革命不怕掉头!”哥哥的豪言壮语,对我后来走向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张学良把许多东北大学毕业生分派到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哥哥在东北大学毕业后,也被分派到军分会政训处工作。

那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全国抗日救亡的呼声十分高涨。蒋介石害怕抗日呼声影响背井离乡的东北军的情绪,强令东北军离开东北,开往湖北,开往围剿红军的前线。

哥哥随东北军来到湖北麻城一带,这时,东北军日益丧失战斗力。在这种情况,哥哥写出许多评论文章和通讯,揭露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主张,要求抗日救国,哥哥被军分会扣押,直到张学良下达命令释放,哥哥才恢复自由。不久又随东北军前往西安。

1936年底,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接管了《西京日报》,并更名的《解放日报》,哥哥任该报总编辑。

1937年春,《解放日报》被迫停刊。哥哥前往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开始,我去山西省临汾县参加八路军,不久得知哥哥已被党派往兰州。

1938年底,我在延安组织上派我到兰州去做地下工作。并指示我说:“到兰州之后,要借助哥哥的社会关系安置下来……”。同年12月,我和周琦(女,现名周梅影)、李跃华(现名李振远)一同来到兰州,以朋友身份住在哥哥的家中。

那时,哥哥以办《民众通讯》社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哥哥任总编辑,于千同志任记者,赵贤杰任书记员,工作十分繁忙。

1939年至1941年间,国民党连续发动反共高潮,环境十分恶劣,但哥哥仍在坚持战斗。

1941124,哥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监禁在兰州市河北大沙沟监狱。在狱中,他英勇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他不怕敌人的严刑拷打,更不怕敌人的欺骗和诱惑,宁死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气节。不幸于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丛智珠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