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始居迁徙 > 徙居文登 >

金元时期文登丛氏的盛况
2007-08-28 17:57:21

金元时期文登丛氏的盛况

丛树乐

 

蓬莱陈其学(明嘉靖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为文登丛氏所撰的《传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锡羡堂是文登丛氏明代的宗祠)中说:文登丛氏“……至元起家,复为世勋巨族,或就武节将军文登县令;或擢怀远大将军金牌总管;或武义将军银碑县令;或授招勇大将军元帅左监军;或充宁海管下胶州副千户;或除文牟巡海总提领。天赐福善,蔓延绵远矣。”此盛况在《文登县志》(清光绪本)、《丛氏柳林祖茔碑文》及一些支系所撰《丛氏族谱序》中都有其说,只不过《传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所说的“至元起家”不确,当为“金、元时起家”为是。在《文登县志·卷六·选举表一》就记录了文登丛氏在金、元时期为官者的盛况。其职如下:

   金贞    武节将军文登县令

丛宰   金贞    防肌巡检

丛裕   金贞    判簿   

丛德   金元光    银牌军民镇抚

丛策   金元光    昭勇大将军元左监军  

丛实   金元光    里正

丛显   金元光    管军百户权县尉事   

丛绪   金元光    管军百户

丛珍   金正大    宣锐军千户    

丛庆   金正大    怀远大将军金牌总管

   金正大    监煎    

   金正大    库史

丛质   金正大    武义将军银牌县令   

丛坦   金正大    修武校尉都监

丛玉   金正大    谋克      

丛英   元中统    忠显校尉把总

丛坤    元中统    赤山寨巡检   

丛德佑  元至元    文登县盐酒税务使

丛领    元至元    社官     

丛钊    元至元    百户

丛良    元至元    招远胶州盐司莱阳典史    

丛贵    元至元    社官

丛仙    元至元    百户    

丛迪    元至元    弹压

丛坚    元至元    百户    

丛思温  元至元    百户 

丛子高  元至元    百户    

丛怀    元至元    管军镇抚

丛本    元至元    五十户   

丛明    元至元    社官

丛敏    元至元    五千户   

丛通    元至元    奥鲁官

丛清    元至元    五十户   

丛集    元至元    五十户

丛延    元至元    宁海州事务大使·充宣使     

丛天禄  元至元    侍卫亲军万户府教授

丛敬    元至元    宁海州委差官    

丛天禄  元大德    宁海州税务副使

丛政    元大德    管军百户        

丛秀    元大德    管军百户

丛恭    元大德    胶州千户所副千户

丛福    元大德    监煎百户

丛进忠  元泰定    文登县阴阳教谕  

丛俊    元泰定     社官

丛达    元泰定     运粮百户        

丛子玉  元泰定     管军弹压

丛都    元泰定     省典史         

丛耀    元泰定     文牟二县管海口提领

丛贵    元泰定     文登县盐官     

丛文秀  元泰定     管军百户

丛惟忠  元泰定     文登县吏       

丛八秃儿  元泰定   都元帅府奏差

以上表可知,在金代,上至金宣宗贞佑元年(公元1213年),下至金哀宗正大未年(公元1231年),在两帝共十八年的时间里,文登丛氏就有十五名为官者,其中有武节将军文登县令;昭勇大将军元左监军;怀远大将军金牌总管;武义将军银牌县令;银牌军民镇抚等要职。在元代上至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下至元泰定末年(公元1327年)的六十七年中,文登丛氏就有三十七人为官。金、元两代,从金贞佑元年至元泰定末年一百一十四年中,文登丛氏共有五十二位为官者,这在一县之一氏中,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可谓盛况空前。

文登丛氏在金元之时为什么有此盛况呢?我们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只能依据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作如下推测了。

一·金、元时期,丛氏在文登一定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氏族。因为,任何时代为官的人在整个人口中毕竟是少数,就是在一个氏族中,也不会例外。尽管有地区,时间及氏族素质之差异,但为官者却是极少数。文登的丛姓氏族在金、元时期有那么多的为官者,说明文登丛氏在当时是一个户广丁胜的较大氏族。

二·金、元时期的文登丛氏在政治上可能受到了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金、元、清三个时代是少数民族统治着中国(其中金只统治江淮以北的地区)。在女真族(金)、蒙古族(元)入主中原统治中国后,他们对汉族人存有特别警惕的心理,特别是元的初期,各级的行政和军事长官皆蒙古人充任,称“达鲁花赤”。但他们又需要汉人来帮助他们维护其统治。丛氏根系匈奴,所以从文登地域来看,丛氏就成了他们的笼络对象,受到他们的青眯。因此就有可能得到当权者优待。

从金、元时期文登丛氏担任的显要官职也可说明受到优待,如金时武节将军丛璆、招勇大将军左监军丛策、怀远大将军金牌总管丛庆、武义将军银牌县令丛质、银牌军民镇抚丛德等,可谓受到了重用。又如元时丛通充任奥鲁官,《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介绍:“奥鲁官”是蒙古语,是管理军户、老少营和辎重的官员,职级虽不太高,皆由蒙古人充任。明宁海州同知焦希程编著的《宁海州志》中有段关于奥鲁官的记载:“‘达鲁花赤’(蒙古语,宁海州的行政长官)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

然而,元朝灭亡后,文登丛氏在政治上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只要看看明中期以前丛氏所立墓表及铭刻和所修族谱,就是明证。

就一般规律而言,任何姓氏立碑修谱,都会为了光宗耀祖,把先人的官职和功绩点滴不漏的彰显于世。然而,自元亡明立之后,曾为世勋巨族的文登丛氏却正相反,不仅墓表铭中不敢提及先代的官职和功业,就连传世的谱谍中,也将其官职隐去,采取这种异乎寻常之举,原因何在?陈其学在《传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中这样说“……丛氏先茔柳林碑记所传汉世家丛氏之盛。及询尚书公(丛兰),所求先君墓表铭诸刻,从未叙先代者。我知去元未远,为元之世勋巨族,虑也。与先世之别氏以晦其宗同一揆耳。”这就很清楚的说明,正是由于丛氏为“元之世勋巨族”而虑,因而才不得已采取了上述异乎寻常之举。所谓“为元之世勋巨族虑”,也就是为金、元时期丛氏有盛况而虑。而这种虑又完全是由于“去元未远”之时的历史情势所迫。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几乎都要清肃一大批前朝的旧勋世族。元亡明立之时,也同样如此。更何况建立金、元政权的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向来被视作“胡虏”,而为中原大族所鄙夷。明太祖起兵灭元,举起的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因而代元而起的朱明王朝,对金、元的世勋巨族当然会更加岐视并严厉打击的。处于这种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和极其艰难的处境中,为消弥祸患,保族保家,以便使子孙后代能在新朝立足,当时丛氏全族上下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对先代金、元时的盛况,尽力遮掩讳避,惟恐世人知之。就当时的情势,此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它不仅在明初保护了丛氏全族很快摆脱了困境,而且使后世子孙在新朝中再度登上历史舞台。

但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也造成了另外一种后果:自明代开始,文登丛氏欲“求先君墓表铭诸刻”,却从未有“叙先代者”。丛氏五十多位金、元时期为官者的盛况,在几百年后清末编撰的《文登县志》中才有一一不漏的详细记载,处于明代的丛氏先人理应知之更详,然而在明代所修《丛氏族谱》中却不见他们的任何踪迹。就连被列为一世祖的丛德佑,元代至元时曾为文登盐酒税使的官职也被从其名下抹去。德佑祖之子丛怀,为元代管军镇抚,族谱中竟连名字加官职都一起隐去……这一切,使文登《丛氏族谱》中明代以前世序无考。许多支系踪迹泯没,至今难寻,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千古遗撼。

另外,在明初,文登丛氏还出现了大量向外地迁徙的情况,也是和上述的政治环境有关。如:河北省沧州之丛氏系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东文登(直接或转迁)去的;山东昌邑县永安庄、潍县安固庄、昌乐县丛家阳埠、临朐县丛家河之丛氏皆为《文登丛氏族谱》中的四世祖丛刚的后裔,可《丛氏族谱》中无载刚祖之后,可知刚祖的外迁时间也在明初;巨野县之丛氏为《丛氏族谱》中四世祖丛庸之后裔,也是明初由文登外迁的;又如辽宁省朝阳市木头城子镇郑杖子村之丛氏,在其《丛氏族谱序》中写道:“丛氏者,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也……吾祖德佑公,为元银牌县令(注:银牌县令有误,当为文登县盐酒税务使)居辖不夜(文登古名)之地。及元灭明兴,惧坠宗祧,匿姓讳宗,荫全世祀,由丛氏肇基山东,蔓延寨外,至今益蕃。”此支丛氏直接道出了是政治环境的恶化而外迁的。文登丛氏在明初外迁者何止几支,因为还有许多外迁者,至今还没接上联系。总之,文登丛氏是因受金、元时期盛况的影响,造成了明初大量外流迁移的事实。所以陈其学说文登丛氏“与先世之别氏以晦其宗同一揆耳”,这里的“先世之别氏”是指丛氏的根姓金氏,在汉亡魏立之时,也是隐姓晦宗,由长安京兆外迁的,即明初的丛氏和魏初的金氏“同一揆耳”。当然,也不排除文登丛氏明初外迁之时,也有和丛氏的先祖金氏一样,把丛姓改为他姓了。

以上之论,多为推想,难免有误,望族人和识者正之。

上一篇:天下丛氏宗文登
下一篇:丛氏族谱序(译文)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