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1)县都宪(2)丛公生祠(3)记 孙以仁撰 颖州(4)府志 霍为中都钜邑。田壤膏沃,闾里实繁。开邑之初,城郭未备,寇攘出没,邑人每以为恐。正德辛未,流贼猖獗淮泗间。江北震撼,贼且声言欲袭霍,霍民惊愣,皇皇其逃散,而蹈溺死者不可胜计,有司莫克禁止。时丰山丛公,自户部右侍郎巡视咸庐、凤诸郡。至霍邱,霍之老弱哀鸣嗷嗷,咸携负壅道而请,捍卫官军竟莫顾。公进之曰:尔地故无设险,须创为之顾。币(5)无羡金为尔之计,赀有储者十出其一,民有少壮者协我军为之,则功可成。父老齐应声曰:若然是为数百万生灵锡之再造也。遂创基鸠工,亲督版锸,未几浚者、深筑者、崇累砌者、如式结构者中度不逾月,而望之岩岩奕奕。远投近归于是民有固心,盗闻有备,遂即引去。自是霍之生齿日聚,而财用遹瞻矣。官民意公之功,共图所以为报,建祠县治之后,岁时伏腊享献不忒迄今,祀压颇移,栋宇就圯,人心思公犹未也,后增其制而更新焉。是年腊月,予巡压寿州,生员赵来聘曹时绪来求予言为记。予闻之,古之善治者,类能相时之急,而出其远图,故其功可垂于永世。霍之所急者城也,公以文武长才为之区书,屹然创建,霍人遂藉为世世之利。守兹城者,师公之意而加以化导礼义,亦金汤(7)也。人和亦地利也。公之德不且永垂于无既哉。予既得景公于东海,又得闻公于淮泗(8),聊即公之见思于霍者而书之。若公生平,树立炳蔚于边陲朝宁,自有国史可纪,故不赘。 霍邱县都宪丛公生祠记(译文) 霍邱是中原大城,土地肥沃,居民密集。建县之初,城垣没有完备,贼寇骚扰,当地人民常常感到恐惧。正德六年,流贼骚扰淮河、泗水一带,势甚猖獗,江北为之震动。流贼曾扬言要攻打霍邱,民众惊恐万分,逃亡者成群结队,沿途互为践踏,落水者不计其数。官府没有能力保护也没有办法控制。当时丛公丰山,以户部右侍郎身份,奉旨巡视庐、凤等郡县,来到霍邱。当时霍邱人民尤其老弱病残者哀声遍野,壮者纷纷携妇带子向当局请愿,以致道路都被人群堵塞。护城官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丛公建议说:“你们这地方本来就没有坚固的城防,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城防建设,但是国库没有资金为你们办这件事,只好由地方筹措资金来办。不妨由富户承担,按他们储蓄钱财之十分之一抽取。贫困民户出年轻力壮的民工,军队也参加城建,城防的建设就切实可行了。”父老们齐声响应,愿听指挥,并说:“果真如此,就是对百万生灵再造之功了。”于是开创地基,纠集财力人力,丛公亲自在督促,深挖沟,高筑墙,一切按设计要求建设。没有超过一个月,一座高大挺拔的城墙矗立在人们面前,远避他乡及近依亲戚的老百姓闻说都来归附。霍邱人民从此坚定了守城的信心。流贼听说霍邱有了坚固的城防。于是就引兵离去。此后,霍邱人口日益增多,经济发展了,物产也丰足了。民感念丛公之功德,决定在县衙后面修建“丛公生祠”,每年夏、冬祭奠不停。以后又扩大祭奠规模,修缮房屋,保持原貌。一直延续到现在,虽年代更替,房屋陈旧,但人民思念丛公之心终未减弱。这年腊月,我巡视寿州,生员赵来聘、曹时绪二人来求我为丛公生祠写篇纪念文章。我听说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都能审时度势,权衡当务之急,规划长远的谋略,因此他们的功绩可永垂万世。当时霍邱最紧迫的事是加强城防,丛公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为他们谋划,果断地创建城池,霍邱人民得以世世代代享其利。他们遵守丛公的教诲,以礼义开始引导霍邱人民,霍邱城更是固若金汤了,先人和而后臻于地利。丛公的恩德不正是可以永垂不朽吗?我曾有幸在东海听说过丛公的事迹,心中对他很是敬仰,如今又听说丛公在淮河、泗水一带的不朽功德,令人感奋。这里姑且就丛公对于霍邱的贡献来写几句话,以志永念。至于丛公生平事迹,如安宁边关,治理方域,自有史官记述,因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丛仲偶译] |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傅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
联系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柳营街57号 联系人:丛岩 鲁ICP备2023010394号
联系电话:18660332759 0631-8486769 5969866 传真:0631—8486769 E-mail:congshi@263.net、congshi_w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