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精英 > 家族栋梁 > 秘书长 >

丛松坡
2015-01-23 10:47:17


丛松坡(1961-)汉族,山东省文登市米山镇姜格村人。高中毕业后种过地,当过兵,写过通讯报道。1987年后到乡镇企业工作,由业务员到供销科长到副厂长、厂长。1996年应国家之号召,拆资将小厂买下变为私营业主。1995年组织发起成立“丛氏研究会”;1999年组织发起成立“香港世界丛氏宗亲会”;2004年成立“威海丛兰文化传播中心”,2008年组织发起成立“世界丛氏宗亲联合会”。于2009年始,连续组织举办三届世界丛氏恳亲大会暨祭祖大典;2011年6月 主持召开了中韩金丛东迁文化座谈会;2013年号召天下丛氏族人捐资修复文登丛氏百年宗祠。历任丛氏研究会、香港世界丛氏宗亲会、世界丛氏宗亲联合会秘书长,《中华百家姓氏源谭》丛书总编纂,威海丛兰文化传播中心经理,为地域文化、家族文化、姓氏文化研究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自由撰稿人,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文登市七、八、九届政协常委。2015年4月辞去世界丛氏宗亲联合会秘书长职务,于文登丛氏宗祠专职家族、姓氏文化研究。
  
附:丛松坡先生访谈录
 
根据香港凤凰网、烟台电视台细说百家姓栏目组记者在20134月深圳中华姓氏简史编委会暨华夏姓氏源流中心年会后对丛松坡先生的采访录音整理
 
记者问:丛先生,您作为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亲自参与和组织这次会议,您有什么感受?
丛松坡答:从事宗族文化研究二十多年,也较早参与了中华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工作,有幸参加这次会议能与各位有志于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的诸位专家学者及在座诸大姓氏文化的研究者相聚一起,心情非常激动,我想,参加这种会议不但我是第一次,大家可能也是第一次,而且可以说我们这次会议这么多人,全国各地的这么多姓氏的专家从天南海北聚到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著名的城市开这样一次会议,是史无前例,这次会议是应该载入史册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做为中国有文字记载就诞生的宗族文化,在历史上最早期是出于贵族皇室,他们当时是有专门学者来记录完成的,而秦汉以降,各大姓氏都有自的谱系家乘,编修程序是各姓氏独立完成的。而建国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氏族文化又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认为家族文化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在海外华侨寻根问祖热潮的影响下,各地姓氏文化热潮云起,但真正研究文化的不多。政府对此也只是出于招商引资的任务而采取不支持也不打压的态度。而我们这次会议,虽然说是中华姓氏简史丛书的编辑会议,但请问我们建国以来哪套丛书是大家自发的、志愿的,不需要工资的义工来完成的,这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十年前,如果出现了,可能我们在座的诸位就要被打入另册,所以说我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可称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如果苍天有知,几十年、几百年后,深圳南澳这座著名的经济小镇也可能会因这次会议而载入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史册。
在这样一个金钱万能,权力至上,道德诚信滑坡,家族文化沦丧的现实社会中,我们还有这么一批矢志之士,不甘中华民族文化沦丧的血性汉子,不惟金钱不惟权利,以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之精神,拯救着几尽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之魂的华夏宗族文化,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因为我们所进行的伟业不是官方那种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招商引资而为目的,而是从骨子里要把先祖血脉里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下来的,所以说这些人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使者,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希望。
:听说你们丛氏在当地属于著名的望族,具有很深厚的家族文化,请问什么是家族文化?
答:望族,顾名思义,即有声望的世家巨族,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地方的望族,不单单是靠有宗祠、有族谱,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个宗族的文化底蕴,望族是一个宗族在良好的家族文化传承下,在宗亲内部形成一种耕读结合,崇尚文化,坚守道义,乐善好施,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神大宇,经过代代族人的完善传承才得以形成的‘书香门第春长在,耕读世家运久长’的世家望族。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世家巨族,之所以能成为一地之望族,且数百年家风不辍者,靠的是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课题,它包括宗法制度文化、谱牒文化、宗庙祠堂文化、丧葬喜礼文化,义学、义田、慈善文化等,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之传统文化,可以说家族文化是儒教文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都是由家族文化而衍生出来的。
家族文化的体现,首先是家教:伦理道德方面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很大作用。在古代,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豪门望族,都非常重视家族内部人员的伦理道德方面教育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非常宽泛,孝悌、仁义、笃诚、守信、贞节、敦亲、睦族是家教的核心内容,但孝悌为首,因为先人们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做人之根本,因为在家族这个单元中,父母子女兄弟之至亲最亲,孝敬父母,团结兄弟是一个家族兴旺的象征。所以,每个家族的最基础教育都强调:“父严子孝、兄友弟悌”。做好这一点才能往仁义、笃诚、守信、贞节、敦亲上去逐步升华,只有这些素质都有了,才具备了睦族的品德才能。所有中国人的结亲交友重视门阀、重视家族,不是因为谁比谁的血统高贵多少,是因为好的家族教育,望族门风,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行、行为规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具有良好的品德,不知孝悌,那么就不需要去学习去读书,因为这样的人文化越高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当一个人具备了孝悌德品的之后,那么他就继续学习,进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去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标准。去遵守忠仁、礼义、笃诚、守信的道德规范,去身行贞节、侠义、敦亲、睦族之功德。家族文化中,对后代培养的最高标准是,以功德显,以文章著,以孝友称。这里的功德即指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能敦亲睦族,使家族兴旺发达;文章是指科举、做官及启后之精神文化导师;孝友则为道德范畴,指能公平妥善处理家族内部之人际关系,团结稳定家族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族文化首先是对社会单元,人的道德品行培养,这就是中国儒教文化的核心。教育家族成员,遵守道德规范,孝悌传家、仁诚处世、敦亲睦族,是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家族文化在社会表现形式上又分为多种不同的载体。
1.祭祀,祭祀起源于家族文化。人类最早期的祭祀行为是人们对天地、万物、先人的崇拜图腾,后期延伸为国家大事,在国家,《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祭在戎”,《礼记》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敬天、敬地、爱人,敬畏天地、感念先祖,是家族文化中祭祀礼仪的具体表现,家祭就是一个家庭对自己先人的祭祀。古人们通过祭祀,教导后人敬祖知宗,崇拜血缘宗祖,崇拜生命之源。
2.谱牒,谱牒是一种以文学族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图书。谱牒包括族谱、家乘、族规、族训等等。谱牒是我们特有的文化遗产,谱牒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即(国史、方志、族谱)之一。三大文献之中谱牒的出现最早,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中考证,谱牒在商代之前就存在。谱牒在上古时期仅为君王诸侯所独有,只是为了袭爵和继承财产而立的。魏晋以后,世重名门,所以,选官、婚姻,甚至社会交往都看家风、门第。所以那时候谱牒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至宋代,官方修谱、名门修谱的禁例被打破,平民修谱之风大盛。这时期的谱牒的作用主要转移为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上。到了明、清两代,谱牒体例更为丰富,单族谱而言,除序、跋、图、表、传外又增加了许多项目,谱牒就是一部家族的发展史,他汇载着一代又一代紧扣的生命链条,它记载着一姓一族繁衍生息、及分支迁徙开拓发展的奋斗史。所以谱牒被称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3.义庄、祭田,家族文化除精神伦理上的传承外,其他表现形式的载体,亦必须有经济作为支撑,所以古人们早就为宗祠、祭祀、后代教育,设立了义庄、祭田,创造了延续这一文化的基金。义庄,是一个姓氏之族富有者,拿出钱来共办义庄,救济族中贫弱者,义庄的捐助对象,主要是本族之内的人。救济族中贫弱之人,帮困扶贫,及资助族中的祠堂、学校等。在有文献记载的义庄最早是北宋范仲淹在苏州所置,其后各大姓氏效而仿之,能者名门望族则设义庄济族人,一般家族则设祭田以备祭祀之需,由此也可以看出义庄、祭田、义学是家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慈善机构。
我们家族文化也曾为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了一个至今令人们怀念的总书记,他就是胡耀邦。据百年家族—胡氏宗族记载: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在当地十分出名的里仁高小,而他应考交的报名费还是找亲戚借的。胡氏宗族在祠堂开会,决定由族人共同负担胡耀邦上学的费用。1929年夏,胡耀邦高小毕业,再次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当时浏阳县唯一的初级中学——浏阳公学。胡氏祠堂族会再次决定,继续由胡氏宗族担负他上学的费用。
问:家族文化里面,孝道文化很重要,我们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请问您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我们知道家族文化和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的精髓,就是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孝道是中国人品行道德形成的基础。
我们看老祖先造文字是怎么造的,这个孝是老字头,子字尾,它告诉你,孝就是每个人都会老去,但他们都有子孙后裔在下面支撑着,传承着;孝,狭义上说,是善德并报恩于父母前辈,广义上就是孔子说的:始事于亲,中事于君,终于立身。广义上的孝就是感恩父母祖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朋友,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孝与感恩是一个人的灵魂,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不孝是罪恶之源了。我们常说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可以成为朋友的,因为他连生养之恩都不知感恩报答,我们怎么能与这种人交往,因为他不是人,在中国,有句骂人最难听的话是什么,是“畜生不如”,这个国骂是有所指的,这是骂什么人呢?这是在骂那些丧失人伦的不孝人,因为乌鸦尚知返哺。所以一个人,只要他孝敬父母,感恩亲情,他所犯之错,大家都可以饶恕,因为他有做人的根本,而一个人,不论他是多高的官,多有钱,但如果他不孝敬父母,六亲不认,那么他就一文不值。
问:您觉得现代社会所呈现的功利、金钱、权利、腐败、人心浮躁等现象与家族文化和孝道的缺失有关联吗?
 
答:有非常大的关联。当下,我们可能从理论上知道孝是人人应当遵守的一个做人的准则,但我们知不知道孝与感恩与仁义礼智信的关系,知道不知道孝与感恩是我们上奉于亲,下教于子,传于后世的一个最基本的普世价值观,今天的社会发展了,财富增多了,但人民却失去了道,这个道的基础就是孝道。
三十年的阶级斗争,三十年的市场经济,中国人的精神道德已几近崩溃,贪婪、冷漠、平庸、奢侈,使人们利欲熏心,官场腐化,贪赃枉法,商场不义,伪劣诈骗,富者不仁,学者不道,校长开房,天使收红包,除了金钱权利,色情之欲,没有别的追求了,这个世界怎么了,这一切的根源是我们六十多年来,抛弃了我们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我们在坐的人,大部分应记得可怕的阶级斗争是怎样使我们的人性裂变,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惟恐毁之不及,为了斗争的需要,可以断绝父子关系,兄弟反目,乃至拳脚相向。所以说三十年的阶级斗争使我们失去了基本的品行道德,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又使我们只认金钱和权利,公平正义有尊严的活着已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
半年前,网上与报纸疯传了一个图片,一个孩子为了要一个喜欢的玩具,竟揪着母亲的头发,掐住母亲的脖子。这个图片让我们震惊,但绝不是一个别例子,在我们的身边甚至于我们的孩子,有没有也因为父母一时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而产生过激的行为?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失去了人性,因为我们失去了人之初最基本的家教,三十年前不敢教,三十年后大人们忙着升官挣钱,且贪婪永无止境,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金钱物质上的占有贪婪的理念,孝道与感恩早已抛弃,这怎么能只怪孩子呢。多少人拜金钱至上,而已成风气,不知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中国的节日都是与孝道相关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都是祭祀先人,感恩先祖,感恩自然的节日,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近几年,有一个人的生日也成了节日,且非常隆重,大鸣鞭炮,是谁呢?据说是财神爷的生日,这在古时是没有的,因为先祖们知道,只有孝道感恩之大道,财乃是身外之物,非应得之财,祸及己身,所以财神爷登不了大雅之堂,财神爷的生日,就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真正的是那一天也搞不清楚,有人说是正月初五,有人说是七月二十二,而正月初五财神生日的说法,是因为这一天是宋代大贪官蔡京的生日,为了金钱,什么人都可以成神,人性怎么可以扭曲到如此程度。
当下修庙建庙之风也成行,是为了人心向善,皈依佛门吗?否,多少高官几万元香火跪拜在泥胎前,保佑升官发财,我们不仅要想,难道神与贪官一样,也收贿赂吗?那就不是神了,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遭天谴,人要有敬畏,但敬畏的是给你生命的祖先,敬畏的是一生下来就保护你,挂念你,养育你的父母双亲,敬畏的是天地大自然。我认为我们当今说建设和谐社会,孝道和感恩还是和谐之根本,只要人类存在,孝道与感恩都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品行价值观。如果孝道与感恩在这个世界上消亡了,那人类也就灭亡了,这个世界只属于野兽和畜生。
问:听袁义达主任说,您研究家族文化二十多年了,并为此关停了自己的企业,出版了不少姓氏文化专著,而且发起成立了丛氏宗亲联谊会,促成了丛氏宗祠的回归,做这些与时代不太合拍的事,您遇到过压力和无助吗?
另外,据我们所知,和您同期的也有不少热爱家族文化、发起成立宗亲联谊会的志士,但成功和被认同的不是很多,为什么?
答:二十年前我是一个乡镇小企业的厂长,九四年改制,我买下了这个厂,挣了点小钱。我自小跟我祖父住,他老人家曾几次主祭过丛氏宗祠,并在一九六一年带领我父亲及村里的一些长者修续过丛氏族谱。儿时的耳濡目染,使我对家族文化产生了兴趣,经营工厂之后,有了点钱,开始只是想了却祖父和父亲的夙愿,就是把丛氏宗谱编修刊印分给大家,但随着我对家族文化的深入接触,我渐渐的不能自拔,特别是当我研究了家乘、族训、祭田等望族文化后,我真的感觉这个传承了二千多年的文化是不能摒弃的,我觉得历代完善这一文化的先祖简直就是神,他们的品德和精神是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无法企及的。最痴迷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我独自一人仰望夜里星空的时候,我常常幻觉,那一颗星星是我的祖先,他们一袭青衫,御风而行,在苍穹中与我对话,所以一九九六年,我自发成立了丛氏文化研究会,出版了二部《丛氏源谭》赠送给大家,2003年,我联谊香港、台湾、韩国的宗亲成立了香港世界丛氏宗亲会,2004年至2007年,在资金困难情况下,我又主编出版了张、王、李、刘四大姓氏源谭丛书(200多万字)在全国发行,四本书的编写使我既沉下心研究了各大姓氏的家族文化,又挣了钱,维持了研究会的日常开销。这期间,还协助威海有志于此的宗亲筹建了丛氏大宗祠,并于2009年举行了丛氏大宗祠开祭大典,现在我们全世界有二十九个宗亲联谊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大典和恳亲大会,并且有了“祭田”—成立了丛氏酒业公司,使这个民间组织有了造血功能,可以做一些慈善事业,今年文登市政府又把我们一座百年宗祠回归给我们,我们将在今年十月份举办古宗祠重光庆典,届时将有海内外千余族人回故乡寻根联谊。
应该说自第一部《丛氏源谭》出版到有二十九个遍布海内外宗亲联谊会的成立,这标志着我们的家族文化研究和传承走向健康发展之路,但说实话,这十八年来行程,充满着艰辛,有汗水也有泪水,有辉煌更有无奈。这些年也参加了不少大姓氏的联谊活动,也有不少人向我取经,问我丛氏宗亲会为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办的那么好?但这其中之甘苦,又有谁能理解呢?我对热心这项事业的同行们说:如果你想做好宗亲事业和家族文化研究,有三种素质不可或缺,一是必须从灵魂深处热爱家族文化,并有为之鞠躬尽瘁的决绝;二是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发起并愿意为此散尽家财而不惜之;三是你有相对较深的传统文化积淀,并对其研究有感悟能力。这三项缺一不可,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因为现时之宗亲家族事业,一般情况,政府虽不打压,但也不支持,如不是自骨子里喜欢这项事业,就不要从事他;二是因为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现实社会中,如果你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自己先做起来,而空想靠大家捐助,即便是同宗的兄弟,也会怀疑你的目的。三是因为如果你对传统文化理解不透,感悟不深,那也只能是停留在编修家谱这些表面工程了。
以上说的这些,我想组织这次大会香港的邱家儒先生最有体会,我称他是中国家族文化研究第一人,本次大会上,我曾给他撰了幅对联:“是邱家儒者,积十余年功德,花三千万金钱,联五百万宗亲,熬满头青丝成白发,终成当代第一谱;为龙之传人,承千载祖脉,用大半余生心血,著四百大姓氏,以匡扶文化为己任,遍觅商界无二人”。
家儒先生担当的起中国家族文化领军人物,他是大商人,而且真正称得起儒商,他光为续修邱氏族谱就花出三千多万,把满头青丝熬成白发了。这就别说我这样的,还在温饱线上的小民企了。
发起丛氏研究会之初的十多年,我从没想大家捐助,但也有些海外及港台宗亲觉得你做了件他们想做而不能做的好事,资助一些。从1995年至2007年十三年期间,我们出了二部《丛氏源谭》三万册,全部赠送给族人,每年走访各地宗亲路程不下万里,平均下来哪一年的费用也不会低于二十几万,而收到的捐助平均每年也就是三万多元吧,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海外的大资本家都重视,肯定给了你不少钱,而不可能相信你能每年赔二十万进去。
说个笑话,我为了却长辈的夙愿,出资8000元把我们村的家谱续修印刷,村里每家免费赠送一本,但不少人却认为这一定是有利可图,还有人说,我把家谱卖给了美国,得了500多万美金,所以才会这样做,如否?难道他彪了!
开始面对这些叫人苦笑不得的问题,你会十分愤慨和郁闷,但慢慢想下来,你就会平静,因为在这个全民族的道德缺失的时代,已经没有人会想到,有人可以不为了钱而去为大家做事了,而这不正是我们要研究和发扬家族文化的目的吗。
当你具有了为家族文化献身的志向,并且不惜钱财,当你真正对此有了感悟,并且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坚持下去的时候,慢慢的大家就会被你感动,这就是我说的当今从事家族事业的一个金字塔形式,一个人感动几个人,几个人感动了一批精英,一批精英感动了一个宗族。世界丛氏宗亲会正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才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总结起来其发展历程是:一个人(发起),两本书(文化认同),三个村(始祖认同),四个平台(报纸、网站、大宗祠、丛氏酒业),一大批丛氏精英的参与,促成了海内外二十九个联谊会成立。
总之,你想研究家族文化,你想发起宗亲联谊会,你就得具备花钱遭罪,还不一定落好的献身精神,如否,基本半途而废。
 
问:据我们所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特别是福建、江浙一带及河南山西等中原大省,姓氏文化家族文化研究及各姓氏联谊会联谊组织风起云涌,但也有不少专家官员提出,宗族文化复兴是封建旧势力的抬头,它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发展。
另外,土地是宗族文化的的载体,是皮和毛的关系。而今,国家正进入工业化大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城市范围迅速膨胀,征地和拆迁,使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为谋生,失地农民大规模向中心城市迁徙。土地没有了,宗族的聚居地消失了,相同血缘关系的族亲被遣散了。维系宗族文化的基本条件全部灭失了,宗族文化还能延续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勿庸讳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推翻一切旧的传统制度。因为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旧的社会秩序,而家族文化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是必然受到打击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由秩序的反叛者和革命者变成了执政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但执行的却是继续革命,把人们分阶级而斗争的策略,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家族文化,一直被作为一个维护旧的社会秩序之产物,将它定性为封闭性、宗法性、排他性、守旧性、落后性、反动性的文化而被消灭、推翻、打击或抑制。
建国后,人们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农村宗族的领袖人物都是乡村的士绅,他们是有文化的地主或富农,都被打倒,还有的被消灭了肉体。族长消灭了,牌位砸了,祠产没收了,谱牒烧毁了。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结束,社会秩序才逐步稳定,但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族文化,几近消亡,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穷怕了的国民以各种手段致富,钱财权成了人们唯一的追求和信仰,道德底线崩溃了,经济物质的飞速发展,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这种为了金钱权利,可以抛弃一切道德规范的社会现状。
在宗法社会里,每个家族都有其严格制定的族训族规,这些族训族规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方面,它是法律的延伸,也是法律社会的基础。一个七品知县,带着几个衙役,就能把一个县治理好,甚至海晏河清,弊绝风正,他们的工作量和人数,都远没有现在县公安局下属的一个大派出所,这是为什么?因为基础的道德、为人处事、诚信礼仪、温良恭俭让是每个家庭每个家族必须的教育,人们敬畏祖先、敬畏大自然,不敢做不道德的事,做了,首先家族里罚你三年不准许参加祭祀活动,犯罪了,开除族籍,死了进不了族谱,入不了宗祠。那时候,如果谁敢做点不道德、不诚信、不孝敬父母的事,同宗族人的唾液也会把他淹死,别说是毒奶粉、豆腐渣工程,为了金钱就差不能明着抢的行为了。
我们丛氏有一处八百亩祭田,是北宋大观元年间置下的,一直传承到1947年土改时分了,历经了五六个朝代,传承了九百多年,它并没有因为王朝的鼎革,而被新王朝瓜分,这是因为每个上台的统治者都知道,祭田是社会稳定的慈善机构。
前些年我看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说是南方某地有一个很大的湖,当地民风淳朴,虽然进行了多少年的阶级斗争,但是整个湖的水产打鱼,还是由周围几个村落的长者来规定,每年谁打的鱼多,就多出钱买鱼苗,打的少就少出钱,鱼的繁殖期谁也不准打鱼。大家都很尊敬这些大家推举的宗长所定下的规矩,严格执行,所以几十年生生不息,人们靠着这个湖生存,鱼源不绝。后来成立了渔政局,组织了近百人专门管理,世袭相传的一些长者靠边站了,带大盖帽执法者来了,价值几百万游艇巡逻艇配备上了,但三五年后,鱼却没有了,几十个村百姓赖以生存源泉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原来的渔民们遵守和传承着经过千百年提炼的乡规契约被废弃了,渔政来后,人们不需遵守原来契约,人们都想着想着比别人先富起来,先一包烟一瓶酒送与渔政人员,后来送金钱,别人休渔,你可以打鱼,而买鱼苗的人却没有了。执法者用权利破坏了这里的乡规民约,改变渔民的世袭相传的道德观念,那就是你可以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造成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斑可窥全豹,看看我们今天一个县到底有多少人治理,相当于过去的一百倍不够吧,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县的党政群机关,光科级以上的单位就有一百五十多个,看看他们的政绩吧,公检法多少人?还要设什么文明办、法制办、五讲办、维稳办,但还是老出事。稳定压倒一切也不行,这是因为人们的道德底线垮了。我们有一句世代相传的教育子孙的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使多少人产生敬畏,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但我们曾经所受的教育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老天算什么?完全是我是流氓我怕谁,一副痞子心态。为了钱权,什么道德底线、什么善恶报应,那只是传说。别说天在看,人在看,不是到处都按了电子眼吗?有用吗?我说,就是一个人头上装一个也没用。
所以,认为宗族文化复兴是封建旧势力的抬头,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发展的人,如果不是不学无术的专家,那就是既得利益的官员们。
关于农民失去了土地,宗族的聚居地消失了,宗族文化还能延续吗?这个问题乍看确实是个问题,但让我们把眼界放开些,就不是问题了。这几年,我曾应台湾的宗亲及韩国的学者邀请,走访了他们的宗亲组织,那些在国内遭到摒弃的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我看到的是物质和文明同步发展,在韩国,我在韩国学者的陪同下走访了庆州,这是一座与丛氏文化有着极深渊源的文化古都,我在这里看到了近百座保护完好的古墓,没有听说过盗墓,也没听说过所谓的抢救性发掘。这里的人们虽然也生活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但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身土不二、诚俭持家、长幼有序及一切传说中的中华文明的精华,都在这里得以展现。在这里我看到了现实版的“家族荣耀”。这些传统文化在台湾就更不用说了。
韩国、台湾经济比我们好吧,农民少吧?还有新加坡,它有多少农民呢?所以农民失去了土地,宗族的聚居地消失了,宗族文化也会随着消亡,是杞人忧天。只要我们不在‘斗争’,只要我们真正的举起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旗,我们的家族文化就不会消亡。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否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基础,家族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它传承于族人之间,记载于典籍之中,有的则铭刻在人们心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它与儒学、礼教文化相得益彰,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祖先的文化在我们这里几尽沦丧,而我们邻国却视之如瑰宝。现在如果我们不及时挽救我们失去太久的中华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少部分人富起来,大部分人吃饱饭的综合经济实力上的大国,但我们永远不能成为强国。
问:您觉得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家族文化是不是落伍了?您觉得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宗族文化吗?
答: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速度和金钱,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和诚信的缺失。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需要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基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建设文化强国,家族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文化之一。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宗族文化的概念。家族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时代,是以父亲的血缘为纽带,结成的家族部落群体,也可谓血缘文化。正因其具有血浓于水的亲情特征,所以家族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家族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所形成的长幼有序、孝悌传家、扶贫济困、敦亲睦族等传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国人最崇拜者,莫如家族之文化。其因团结力量非常远大,由家而推以族,由族而衍成国家,联合一切家族团体遂以组成无比强国之国民。我想中山先生的论述,说明人们对家族文化中的血缘孝悌亲情,会逐步扬展开,转化为对乡里先贤、本地英杰,进而对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历史人物,产生出亲情般的热爱与崇敬,这就是由家族文化而衍生出来的大爱,这种大爱不仅仅是爱我们族人,而是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种真挚的大爱,可以把国人凝聚成一团,它产生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
作为一个推翻旧制中国革命之先驱,中山先生深谙家族文化之社会作用。因为不管社会变革到如何程度,家族文化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家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族文化在最基层培育着人的文化伦理及法律之外的道德行为规范。所以在今天我们称之为日新月异,经济昌繁的现代社会中照样需要家族文化这块稳定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石。在当今出版销量最大的《中国读本》中明确地说:中华民族之凝聚力之一便是家族纽带,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至今是华夏儿女最大的向心力。宗牒族谱学的复兴,海外各地华人的“宗亲会”“恳亲会”的兴盛,都表明着日臻富强的祖国对华人华裔的召唤力和家族的凝聚力,重视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传统。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GDP连年飞速上升,但道德问题也日益严重,食品安全背后的商业黑幕,豆腐渣工程背后的官场腐败屡见不鲜,为什么毒奶、毒食品、瘦肉精、苏丹红、双氧水,一夜长成的豆芽、染色苹果、抛光大米、激素养大的鸡鸭鱼牛羊猪,充斥大小市场,使人们谈食色变。才建的路桥坍塌、豆腐渣工程遍地开花,载客钓鱼、牵尸索钱,执法者与平民同样沦丧,传播媒体推波助澜,电视里每日鉴宝寻宝,教人们总想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等等,经济如此飞速发展的社会,数千年道德文化传承的国家,而人们的道德却如此沦陷,为了升官发财,有谁还存有良知,有谁在坚守道德的底线,这种与传统相悖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难道是中国这个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子民的基因在转变?不是,这是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失去了传统的家族文化道德价值观,失去了道德教育,失去了忠孝、礼仪、诚信的为人处世之准则。
    在人们追问、深思道德滑坡问题时,总会提出信仰问题,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人有信仰,祖先就是中国人的信仰。自古以来,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通过祭祀的形式与祖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皇宫里面有一座建筑称为太庙,这就是皇帝祭祖的场所;贵族士大夫的住宅一般都是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其祭祖的场所是建筑群中的祖堂;平民家庭则一般把祖先牌位供奉在家居的正面厅堂或堂屋中。太庙往往居于皇宫的中心,祖堂和厅堂是一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古人将祖先牌位供奉在这样显眼的地方,其目的是把祖先的象征符号置于整个家庭生活的核心位置,以密切家人与祖先之间的血缘认同关系,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庇佑子孙平安幸福,鼓励后人承前启后,光宗耀祖,并以此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族人中如果有人行不义之事,则会被认为辱没先祖,那么这个人会被族人拒绝写入家谱、供入家庙、葬于族茔,家族就给你划出了你应遵守的道德底线,这就是敬畏,这就是信仰。
    宗族文化的式微,导致人们没有了敬畏,道德底线一再失守,金钱与权力成为信仰,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导致不少人心中无惧,为所欲为。但大道总有轮回,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几千万华裔的回乡寻根祭祖,把中国人久违了的家教文化带回来了,不少有识之士,已将家族文化的复苏提到了上层建筑的议事议程。清明、端午、这些源于家族文化的传统节日恢复了,每年的黄帝陵大祭,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荒芜了的宗祠家庙,不少地方也修复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存在即是道理。构建和谐而稳定有序的社会是民心所向也是当今家族文化昌繁的土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而能支撑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团结、融和、坚定的基石,就是数百代以忠孝道义为文化传承的,历朝历代的千百万个家,由家而族,由族而国,凝聚团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能薪火相传,流传不辍的原因。
共建太平盛世需要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维持着一种以家族为伦理道德为中心价值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对中国的影响,已潜移默化至各个层面。研究发扬家族文化,将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育人宗旨及其忠孝传家、仁诚处世之道德价值观,于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信仰崩溃,金钱万能之斯世,是唯可振兴民族,强国富民之文化。家族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和谐社会的基石。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