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丛氏文联 > 文学作品 > 寻根文苑 >

多年后,我们再次回归古老的习俗。。。。
2016-04-18 10:56:48

                                                                    多年后,我们再次回归古老的习俗…… 
                                                                                                               2016-02-08 丛绿
小时候过春节,记忆最深的就是大年夜早起跪拜磕头。
我们那里的风俗,除夕可以不必守岁,但大年初一一定要争相早起,这预示着一年的勤劳和好兆头。

除夕.jpg 

除夕祈祷.jpg 

平常人家,往往会在凌晨两点多钟起床,下饺子、放鞭炮;有新妇的人家,一点多钟就要点亮灯火,收拾停当。
等到吃过饺子,男人约着男人,带着家里的男孩;女人约着女人,带着家里的女孩,一拨又一拨,成群结队,各自满村子串门去拜年。
首先是去祭拜宗祠。男人们去了,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女人们去了,恭恭敬敬上柱香、磕个头就可以。


白天初一.jpg 
初一上香.jpg 
然后是去看望本家的长辈老者。他们可以不必那么早起床,不过早已在院子里备好凉席,以供前来拜年的晚辈磕头行礼之用。一群人在院子里喊一声:“二爷爷,给您磕头了!”各自喊各自的称呼,然后一起下跪行礼、磕头。被行礼的老人往往在床上大声喊话:“不要磕了,来了就表示心意了。”但大家仍旧这样做过,离开,然后另一拨人又会到来。
随后再去给他姓的非本家长辈拜年。同一个村子的其他姓氏,虽和自家并无血缘关系,但别家的老人也会受到尊重。新年第一天前去磕个头,已经成为代代相传的习俗。

最后是给同辈受尊重的哥哥嫂子们拜年,多数会磕头,有的只是去看望一下,嘴里说着“给您磕头了”,实际上马上会被拽住,不让行这么大的礼。
丛桦1.jpg 


我到了高中阶段,村子里才有了电,所以很多年里,有关新年拜年的记忆,都是在浓稠的黑夜里,就着黯黯的星光,深一脚浅一脚地满村奔走。每一条街道上都是熙来攘往的人群,鞭炮声和着笑语声,将这个偏远、寂寞的小村搅动得异常热烈。
那个时候,父母会叮嘱我们:过年不用给我们磕头,又摸不到收不着的;不过一定要去给长辈磕头,这是基本的礼节,长辈会很高兴。

滋岗总1.jpg 
我们遵守礼节和规矩,尽管内心里会有反叛。
长大后,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习俗都在急剧地变化、消失。孩子们不愿意再遵照旧制,在大年夜给长辈磕头,他们觉得,这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这样做,好像自己的人格就被降低。
我有一些年纪仿佛的叔姑兄弟,年轻时过春节回家相聚,经常抨击的就是过年时磕头的旧习。大家都觉得,这样的陋习需要被改变,就像别的地方,说一声“给您拜年了”不就是很文明、先进的方式吗?
很多年间,大年夜我也不再给父母磕头。我觉得改变陋习,要从我做起。
时光如同流水一般地逝去,我渐渐已经不再年青;尤其36岁之后,心态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我的人生也经历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历程,让我对现世的生命与传统,有了一些更深的体验和认识。
每当我面对长者与父母,心里面总会升起一种深切的情感,这种情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以至于我只想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下跪磕头。


当我在他们面前,跪下我的双膝,弯曲身体,将额头轻轻地抵在地上,那一瞬间我的心里,就只有深深的感恩,以及温暖的感觉与回忆。
我那些曾经一同抵制过磕头旧习的叔姑兄弟,听说他们中的很多,已经开始恪守传统的礼制,并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仔仔细细地叮嘱自己的孩子:过年不用给我们磕头,但最好要去给长辈磕头,这是我们这里基本的传统礼仪。


他们从破坏传统的人,成为了传统的维护者;而他们的孩子,也许会像年青时的他们,反叛又抨击。
我知道他们可能也像我一样,走了很久,反抗了很久,最后才发现:有很多传统能够千百年地保留下来,往往并非因为威逼,而是来自于内心最深切的情感需要。
任何需要被强迫性灌输的意识和行为,都将难以持久;但发自内心的需求与认同,将会行之久远。所谓传统,就是这样一些具有强烈情感认同的延续。

滋岗合影.jpg 
这个春节,当我再次见到父母,面对他们饱经沧桑的面容,感受着他们对我深切的爱和关怀,我无以为报,不知道该说些或做些什么,只有发自内心地屈下双膝,以头叩地,深深地跪拜,说一声:“老爸,老妈,给你们磕头了!”
初一合影.jpg 
下载 (219.04 KB)
2016-2-16 09:25

这一刻,流传久远的传统,在我身上再次回归……

上一篇:大雪无垠
下一篇:丛氏世德颂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