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动态 > 联谊动态 >

民族火柴厂的『国货运动』
2009-12-29 10:04:22

丛良弼

        近100年前,农民出身的丛良弼在济南投资20万元创办振业火柴厂,成为山东省第一家民族资本开办的火柴厂。经与其他国内火柴生产厂家共同努力,丛良弼和其他民族火柴企业结束了日本、瑞典火柴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局面。1931年振业全盛时期,3厂总资本达100万元,工人1000余人,为当时全国同行业之最。
        百年后的今天,丛良弼的曾孙女丛莉依然以丛良弼为荣。虽然她从未见过丛良弼,对自己曾祖父的了解也多是通过辈辈口口相传,但这并不妨碍她以丛良弼为榜样鼓励自己刚毕业的儿子创业。一个世纪的日月轮回,丛良弼的商业基因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未开业即“垄断”300华里市场
        振业火柴成立之前,丛良弼即获得在济南周围300华里以内制造火柴15年的专利权。虽出身乡野,丛之精明眼光与当时任何企业家相比都不遑多让。
        在青岛齐东路与龙山路口有一座花园,花园中间有一座欧陆风格夹杂中国风格的洋楼。它原有一个很大的庭院,现在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从齐东路走进去,仍有保存得很好的一片竹林。这里曾是“丛公馆”。“丛公馆”的第一代主人即是丛良弼。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丛氏家族依然人丁兴旺。
        “我们在今年的10月5日在威海丛氏大宗祠举行了开祭大典,主要目的之一是祭祀丛良弼。”接受采访后,丛莉侃侃而谈:“我曾祖父有三个儿子:丛超杰、丛贵一和丛树五。丛超杰是我的祖父,他和我的二祖父丛贵一在日本留学,后来跟随丛良弼回国掌舵火柴公司。丛树五法国留学归国后,在当时的青岛农业科学院任所长。”
        据她介绍,丛良弼的二儿子丛贯一建国后担任过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并在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任领导职务。丛贯一的次子丛兆桓是我国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1999年,丛兆桓获美国文化艺术中心“杰出艺术奖”,是继京剧艺术名演员叶少兰、张学津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2009年1月,丛兆桓被北京市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昆艺术传承人之一。而丛兆桓的二女儿是电影演员丛珊,以处女作《牧马人》成名,后去法国深造。目前仍活跃在国内影视圈。
        随着丛莉越来越深远的叙述,一个世纪前种种惊心动魄的商战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1868年,丛良弼出生在山东蓬莱县安香丛家村。因世代务农,丛良弼仅读数年私塾。

位于青岛齐东路2号的丛公馆旧址

        少年时,丛良弼由亲友引荐在烟台东顺泰打工,东顺泰是牟平人金某开设专营火柴的商号。因为聪明能干,丛良弼颇为店主赏识,不久被调往天津分号,随后被派往日本大阪为东顺泰驻庄代理人,负责收购火柴向中国贩运。
        当时,山东尚无国产火柴,只有日本进口的“洋火”充斥市场。 丛良弼深为中国工业落后,大量资金外流而感痛心。在考察日本实业后,丛良弼遂发起组织北帮商会公所,并出任董事。 
        1912年,民国初建,政府以“振兴中华,实业救国”为名,召集海外侨胞共商国事。丛良弼以旅日华侨总商会会长的身份出席会议,深受启迪。
        次年,丛良弼凭藉对火柴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资料的长期积累,在济南投资20万元创建“振业火柴有限公司”。彼时,主要投资者除丛家外,尚有天津李家(以李肃然为代表)、牟平贺家(以贺俊生、贺介忱为代表)等大家族。经过多方筹措,丛良弼共筹得资金20万元,1912年冬在济南林祥门里石棚街筹建厂房(占地47亩),取名为“振业”,系取振兴实业之意。
        振业开业之前,丛良弼经营之术便显露无疑。经呈报山东都督和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振业取得执照。更重要的是,振业获得在济南周围300华里以内制造火柴15年的专利权。这一战略,使得振业在起步之初,便排除掉大量的潜在竞争对手,以相对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束日本火柴垄断
        因技术先进,振业火柴迅速占领津浦路、陇海路沿线火柴市场,并联手“丹华”、“华北”等国内火柴厂,结束了日本、瑞典火柴垄断中国市场之局面。与此同时,丛良弼也借力火柴开始了多元化经营。
        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1913年7月济南振业火柴公司正式开业。公司实行总经理、协理负责制,丛良弼任总经理,协理丛竹轩,经理宋建章,张厚庵为总教习。

民国时期华醒国货商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股东丛良弼参股华醒国货,是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国货运动的支持(资料图)

        振业火柴初期产品为黄磷火柴,后改为硫化磷火柴。盖因当时国内几家日本火柴厂生产的火柴,药头均采用冷胶,唯“振业”采用热胶。虽然成本较高,但火柴头表面光滑,不易受潮,发火有力,一经上市,迅速占领了津浦路、陇海路沿线的火柴市场。
        当时振业主要产品的商标为“三光”,继而又有“山狮”和“推磨”牌。其中“三光”火柴质量最佳,闻名山东。振业火柴雇用工人800名左右,多为济南西关一带回民,并有部分追求“实业救国”的青年学生报名参加,是济南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之一。
        振业火柴创办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虽古语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因一战中,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给民族工业带来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日本火柴受到抵制,国内民族火柴工业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振业火柴公司也兴旺起来,甚至出现了“先交款后付货”的供不应求局面。
        此时,丛良弼展现了他经商的天赋。因善于与掌权者周旋,加上管理得法,不几年功夫,资本大增,获利甚多。1918年增资10万元,在济宁开设了振业第一分公司。1928年增资20万元,在青岛开设第二分公司,同时开设了制梗工厂和铁木工厂。 
        至此,“振业”公司生产规模之大,资金之雄厚,工艺之先进,市场之广阔,均为国内各生产厂家之冠。经与“丹华”、“华北”等国内火柴生产厂家共同努力,结束了日本、瑞典火柴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局面,国家和人民咸受其益。在经营火柴工业的同时,丛良弼于1923年前后于潍县合伙创办裕鲁颜料股份有限公司(后成为鲁东最大、闻名华北的化学颜料厂),于青岛创办胶厂、制干厂、三合板厂。
股份制改组
        殊为难得的是,在公司管理架构上,丛良弼亦较早地实现了与西方的接轨。正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
        1933年1月,济南振业火柴公司改组,由总协理负责制改为董事会负责制,经股东大会选举7人组成董事会,任期3年。董事会主要掌握企业重大改革事项和盈利分配,以及公司主要人员的升迁、雇用等事宜。并选举监察人2名,监督董事会行使职权。

劈柴院地处中山路和高密路交界处,这里曾沉淀着青岛开埠后的商业光影

        在董事会中推举董事长1名,总揽公司一切事务;另选常务董事3人,轮流分驻济南、济宁、青岛3厂监理一切。丛良弼的次子丛贯一任董事长。各分公司分别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负责各厂生产和经营管理。当时全体股东人数已有324人,共计8541股,股金总额达100万元。3厂共有职工近3000人。顺带一提的是,当时振业火柴发给工人的工资券,现在已经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收藏的对象,每张的价格约在数百元。
        这期间,振业公司规模在当时全国同行业中已名列前茅。当时华东、华中、华北3地区有64家火柴厂,振业公司年产量占3地区年生产总量的15.3%。其所产火柴质量稳定,在市场上信誉卓著,畅销津浦及陇海、京汉铁路沿线地区。
        正当雄心勃勃之际,丛良弼遭到当头一棒——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对火柴实行统税。此举一出,火柴销路顿时停滞。此后的统税税率竟占当时火柴销售价的50%以上。由于统税过重,加之日本火柴大量渗入,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振业公司困难重重,亏赔不堪,遂于1936年10月被迫暂时停产。
        转过年来,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用当时市场紧缺的火柴换取大量煤炭。为达到此目的,1940年开始在沦陷区实行火柴专卖,并限令没有开工的火柴厂一律开工生产,否则就由日本人借用或没收。 
        此时,曾经鼎鼎大名的振业火柴公司前后停工已达4年之久。
惨淡的后期
        丛良弼穷其一生,都在试图将“洋火”更名为“火柴”。
        1941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制下,“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正式成立。总社设在北京,由日本人植田负责,上海、天津、青岛均设分社。青岛分社辖山东地区,生产的火柴全由联营社统销。1942年后济南振业火柴公司因原料缺乏而濒临倒闭,在1944年一年内只开工一个月,由于石蜡严重缺乏,曾一度用棉籽油代替石蜡,后来又用硫磺代替。
        此时虽振业“不振”,但丛良弼却另辟了一片事业。丛良弼颇具民族气节,创业伊始即规定不准外国人入股,购置设备也尽量立足于国内。“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青岛,多次邀丛良弼出任青岛市市长和商会会长,均遭到严辞拒绝。

劈柴院曾是青岛中山路的延伸处,记录了当年的商业生态

        作为青岛国际红字会创始人之一,丛良弼长期担任会长。在此期间,丛良弼出资兴建了红字会大楼。1942年日军制造“马石山惨案”后,丛良弼出资活动,率红字会同仁营救出抗日军民千余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对全市工商企业进行“接收”。振业火柴公司也未能幸免。就在那一年,丛良弼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终年77岁。当时,振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全由营业主任蔡吉庭代理。
        经过多次力辩抗争,提供证据,再三申明振业系股份公司,所有股东都是中国人,组织简章明文规定概不收外资,最后经国民党南京政府实业部调查核实,确认振业火柴公司确实没有日伪敌产,才幸免“充公”。虽丛良弼已逝,但当日设立股份之严(不准外国人入股),却又一次挽救了振业。
        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为大打内战将大批军队调入济南,振业火柴厂因刚刚恢复生产,有仓库、车间暂时闲置,成为驻军之所。1947年10月,因驻军烤火不慎引起火灾,整个包装车间被烧毁,损失惨重。1948年9月,济南解放,振业公司获得了新生,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只是,丛良弼已经不能看到这些了。

 

上一篇:丛德滋同志纪念园在将军山建成
下一篇:东北地区丛氏宗亲新春联谊会在沈阳举行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