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家族文献 >

博文精武的工部尚书丛兰
2009-11-21 14:12:41


    博文精武的工部尚书丛兰     丛兰字廷秀,号丰山,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是一位敢于"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的铮铮谏官,"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的贤臣良将。     丛兰明朝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十五生于文登县城关一个世代为农的人家。祖父丛实荣为人厚道,父亲丛春更是老实巴交,一家上慈下孝,邻里和睦。     丛兰幼年家贫不能读书,他经常到私塾窗外偷听。边听边用草棍在地上画,细听默记。后被先生发现,问他识不识字,他把偷学的文章背给先生听,竟倒背如流。先生非常吃惊,"不忍奇宝横弃道侧",便免费收其就读。从此,丛兰如鱼得水,欢游于典籍书海之中。先生的藏书读遍后,便到处借书。一书到手,废寝忘食,日夜抄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涉猎的范围也愈来愈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终成学贯古今的饱学之士。成化癸卯年(1483年)丛兰中举人,弘治庚戌年(1490年)中进士,任户科给事中(?),从此踏入仕途。当时正赶上名臣李东阳、刘健、谢迁、徐溥、马文升、杨一清等入阁辅政,在这些立志为国、刚正不阿的耿耿忠臣的辅佐下,弘治间明王朝一度出现过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史称"弘治中兴"。丛兰在这个"中兴"时期任台谏十一年,得到这些名臣的言传身教。以他们为楷模,把学到的美德、学问,或施于事业,或见于文章,融入到治国安邦的伟业中去。弘治十一年,丛兰上奏《清宁宫灾六事书》,提出当务之急是爱惜人才、举动措施要谨慎、爱护国都附近的百姓、安抚戍边的官兵、警惕懒惰玩忽职守、除去贪婪残暴邪恶的官吏,揭发了中官(太监)梁芳、陈喜、汪直、韦兴及侍朗林凤、太常卿崔志端等奸党的罪恶,使他们被废除。丛兰晋升为兵科右给事中。此后,中官何文鼎因直言进谏而被定罪,丛兰又联合道台为救何文鼎而进谏,触怒了皇帝,被打入牢狱。何文鼎事件查明后,丛兰晋升为通政史司右参及左参。丛兰在任兵科右给事中时,内宫降旨,将代理都指挥吴安传任都督,丛兰上书力陈吴安是传奉得官,无真才实学,请求罢免。所谓"传奉"得官,就是未经过科考,由宫中传出旨意任命官员,多是权阉或佞幸推荐的私党。边将姚信,贻误军机受到皇帝宽恕。丛兰上书极言不可:"奉公如法,则上下平",皇上应"不以私爱害公义",请求皇上依法论处。武宗登基后,先宠宦官刘瑾,后幸佞臣江彬、钱宁,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奏章全由刘瑾拿到家中批阅,民间流传"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朱皇帝,一个是"刘皇帝"。丛兰为官的后15年,就是侍奉这位堪称明朝最昏庸的昏君武宗朱厚照。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丛兰事于昏君而不屈,处于乱世而不挠,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大明皇帝。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矢志做一个"文死谏,武死战"的铮铮之臣。     正德五年(1510年)春,丛兰被派到延绥屯田,看到边疆要塞有很多弊端,同时发现有一大批官员是因小过发配到此。即向皇帝进谏《边塞军务十事 》,揭露刘瑾等罪恶。刘瑾大怒,假借皇帝圣旨,严责丛兰。其私党给事中张瓒、御史汪直等也迎合刘瑾,纷纷弹劾丛兰,丛兰毫不在意。幸好数月刘瑾被诛,此事才作罢。丛兰晋升为通政史,后又被选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左佥都御史,总督宁夏、陕西等省的军饷、粮食储备。正德十年,丛兰任漕运总督,兼江北巡抚。漕运总督是重臣,掌管着大量的粮食、钱财,非清廉之士不能任。丛兰上任伊始,就致力革除漕运存在的弊端,建立新的规章细则,著有《漕运录》留传后世。此间为了救济灾民,上奏《再乞天恩给银两亟为拯救疏》,并截取漕粮几万担来赈济饥饿的百姓。正德十二年,中官刘允被派往西藏迎活佛,沿途敲诈勒索,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路过丛兰的辖区,去拜访时被丛兰拒之门外。要征调五百余艘船,一万名役夫,丛兰也不理睬。很快武宗就收到丛兰的上疏,痛陈刘允沿途敲诈、骚扰,致使大小官吏、兵勇百姓"探听之徒载道,呻吟之声盈耳,上下惊惕,远近骚然。官吏思潜踪以少避,军民思闭户以苟延"。用意深而劝戒切,但没有被武宗采纳。恰在此时,兵部尚书王琼,想走关系求丛兰借贷公款,被丛兰严词拒绝。王琼,史称他"为人有心计,善结纳",当然不会放过丛兰。在他的唆使下,一些奸臣群起而攻之,最终解除了丛兰漕运总督的职务,专任巡抚。水漕主事王銮,因耿直触犯了朝中权贵,被关押在诏狱,丛兰上疏极力为其辨冤,请求立即释放。他多次为那些直言获罪的清官申辩,请求对这些大臣"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     丛兰在南京辅佐王子时,有人密奏王子谋反,皇帝命丛兰押解王子到北京大理寺受审。他在王子身边日久,知道此事纯系子虚乌有,是恶人的诬告,一路上对王子丝毫无失礼之处。进京后,他审时度势,上通下达,力辩此事的虚谬,后经审查,果然是诬告。王子感激不尽。丛兰声誉日盛。     丛兰在青年时期就注意文武兼修,所学韬略在后来的平叛御侮战争中,得到充分施展。     弘治十五年(1503年),北方边境有急,蒙古残部小王子屡次侵犯大同一带,孝宗皇帝命丛兰巡视筹划紫荆、倒马诸关塞。到任后,增建哨所,增加守卫兵卒。他察细识微,堵塞可能受敌袭击、骚扰的偏僻小路和隐蔽的地道数百处之多。由于军民齐心协力,凭着有利的地势和设施,严密防御,多次击败蒙古残敌,最终敌小王子伤右臂而逃。正德九年,丛兰进右都御史。调任三边总督,"总治宣、大、山东军务",丛兰再三恳辞不允,领命而去。此时,"寇五万骑,自万全右卫趋蔚州大掠,又三万骑入平虏南城"。丛兰调兵遣将,以17位将领率兵扼守要害地段,派侦探暗察敌情,将帅、军民同舟共济,斩首百余级,敌兵不敢久留,狼狈远遁。但这次战斗因与监军的太监意见不合,功劳竟被太监窃取,功臣丛兰却"以失事停半岁俸"。后来皇上得知真情,才给予了表彰。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封国在南昌)反叛,丛兰奉命移镇瓜州(今江苏江都南长江滨,是历代军事重地)。他亲自率兵擒获叛军间谍百人。武宗到达淮上召见丛兰。次年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时年64岁。     作为明王朝的忠直大臣,丛兰曾率部在河南镇压白莲教起义,在庐凤滁和等地镇压刘六、刘宠起义。     嘉靖元年(1522年),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丛兰,经多次上疏乞休,终获朝廷批准告老还乡。第二年病逝,葬于文城东北角。

上一篇:金日磾诰封
下一篇:辛亥革命中的丛氏三兄弟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