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家族文献 >

辛亥革命中的丛氏三兄弟
2009-11-21 14:19:15


    丛琯珠(1878-1912.2)、丛琦珠(1880-1912.2)、丛环珠(1887-1912.2),文登市文城北宫村人。兄弟3人,童年就学于家塾,先后中秀才,同在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     丛琯珠,字燮臣,性豪爽果敢。曾对人说:"我平生无他长,惟事无巨细,勇往直前,成败得失,在所不计。"琦珠,字赞臣,个子矮,性沉毅,不苟言笑。童年能写大字,笔力雄健。成秀才后,好诗赋。环珠最小,字华臣,不拘小节,好勇武及工艺。     1902年秋,丛琯珠考入山东省师范馆。翌年春,清政府选40名学子赴日本留学,琯珠为其中之一。他在日本同文书院学习2年,又进早稻田大学,精研政治、经济两科。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不久,清政府内政紊乱,外交日蹙。琯珠到日本留学,目击三岛民富国强,更加为孱弱的祖国焦灼不安。他每次给朋友或家人写信,必论国事,写到紧迫处竟声泪俱下。1905年,孙中山至日本组织同盟会,琯珠入会,致力革命。同年,写信招琦珠、环珠去日本留学。琦珠在早稻田师范部学习理科。环珠则入日本东亚铁路学校学习,悉心钻研测量、建筑、管理等学科。1909年7月,琦珠学成回国,应聘任山东省师范学校理科教员。环珠同时毕业,留日本参观考察。不久,传来父母去世噩耗,兄弟3人回乡奔丧。事后,琦珠留乡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经常向师生灌输反清救国思想,并发起县教育会;环珠则闭户读书,在铁路建设方面多有著述。琯珠则回日本继续学习。1911年9月,琯珠学成回国。不久武昌起义爆发,琯珠急奔济南,与蒋洗凡、王鸿一、徐子鉴等,多次向山东巡抚孙宝琦宣传革命道理,促使其于11月3日宣布独立。但孙宝琦与袁世凯以及清朝实权派庆亲王奕劻都有亲缘,私交甚厚,不可能真心支持革命。他出尔反尔,于11月24日宣布取消山东军政府,并搜捕革命党人。为时12天的山东独立宣告失败。丛琯珠便东返家乡,以图再举。途经烟台,与留日同学徐镜心、于镛等北部共和促进会领导人相见,经商定由丛琯珠先回文登做起义准备,于镛等往来烟台、文登之间进行联络。琯珠于12月初回到家乡,联络林基逵及弟琦珠、环珠等新学界128人,于1912年1月18日夜,攻入县署,驱逐知县岳宝树,建立文登临时军政分府。琯珠被选为民政长,琦珠被选为临时审判厅推事,环珠被选为学生队队长。     军政分府成立后,公布库余,清理积案,持平诉讼,扩建新学,提倡工商,赈济饥民。半月左右,诸端均见头绪,社会稳定,秩序井然。又组织学生百余人,由丛环珠、宋子端带队,赴烟台参加北伐。     革命政权的建立,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无比仇恨。1月27日,烟台军政府派左雨农来文登募捐北伐款项,先以红帖邀请当地豪门富户,均遭拒绝。左遂采取强硬手段,发拘票传押,强令捐款,引起城内绅商不满。文登籍清朝旧官吏吕彦枚、王嘉禾等,利用这一新旧矛盾,在幕后策划,以地主武装葛吕团练分局的名义发放传单,散布谣言,并纠集土顽劣绅、地痞流氓,蒙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2月7日,包围了文登城。临时军政府很多人主张武力解决,丛琯珠等认为受骗群众宜疏导,不宜加害,所以,一方面派刘维信赴烟台求援,一方面派林基逵和林均宝叔侄2人出城交涉。结果,刘维信在北陡埠村被捕杀害,林基逵、林均宝也被扣留。2月9日夜,丛琯珠同丛琦珠等由城西门突围,慌乱中兄弟失散。天明时琯珠走到城西北7.5公里的胡家庄被捕,当场遭乱棍打死,又被棉布缠尸,浇煤油焚烧,尸骨无存,时年34岁。琦珠行至城北4.5公里的莲花顶被捕,被押解至城内"团练总局"。环珠于2月7日率学生军赴烟台参加北伐,行至文城西北二十里堡,被"乡兵"拦截捕获,押解到葛家"团练分局",又转送县城"团练总局"。2月12日夜,环珠与二哥琦珠及林基逵等21人就义于城东北濠。琦珠遭乱刀砍杀,尸无完肤,年仅32岁。环珠衣服烧焦,肝肠涂地,令人目不忍睹,年仅25岁。

上一篇:博文精武的工部尚书丛兰
下一篇:文登威震三边的大臣--丛兰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