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家族文献 >

巩昌府通判丛磐墓志铭
2007-08-27 15:18:19

巩昌1府通判2丛磐墓志铭

 

    河南道3监察御史4(即墨)蓝田5

 

君讳磐,字益安,姓丛氏,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讳兰之子也。母邢氏,夫人。尚书以进士起家,为时名卿,乡里世次家有谱,赐兆有碑铭。君出生于成化6乙已闰月十八日,年六十七,嘉靖7辛亥九月二十七日而殁。殁后六十日而葬,在赐兆之次。其治命8曰:必蓝伯子9铭我墓也。孤仲楫衰绖10来告,惟我先君子与尚书同为九卿,而田获拜于床下,及田被放东归,君岁时遵海而南,访于少劳山11中,世讲其好,不忍以衰病辞。志曰:君夙有异质,记诵开敏,才藻隽颖12,声名藉藉,从宿儒名士游,动履语默,咸有法度;布衣韦带,与寒士等。尚书以御宼功,当荫子。君曰:磐已食廪于痒13矣,请以与仲弟砻。尚书曰:汝嫡长也 ,于令甲为宜。君固辞。后尚书以考绩,又当荫子。君又固让其季弟,尚书知其志不可夺,叹息而许之。后有司贡士,刘瑛为正,而君次之。宪台14以君之文优,曰丛磐可贡,君恳让之。宪台曰:让,美德也;从之,以风竞者,君复厚赆之。盖君之志期于取世科15,而乃屡不合于主司,亦无愠色。后选贡例行,君乃膺选入太学,而进修益力。见时之养友党16,饰诈伪,以取时名者,辄远避之。初,尚书屡将使指,北至上谷、云中,西至三秦,南至两淮,君常侍官邸,清苦慎密,不通请托馈遗,此在君为不足言,故皆略其为某某也。夫贵介公子,不自检束,而贻辱其亲以抬台评者比比。故一时称有家法者曰:丛氏丛氏云。仲氏17为湖州通判,季氏18为上林苑监丞。君需次家居者君者几二十年,无少竞进意。有司屡劝之,乃赴铨试,授巩昌府通判,监督甘肃军储事,单车之任,揭前后所统钱谷出纳之最于壁,取簿书列于案,自阅手披,刳剔蠹弊,根源窟穴,毫发必尽。官属吏胥,承命不暇,事以大治。甫三月而疾作矣。君恳请于抚台19察院20求去,台院慰留之。而退志益坚,乃褒饬许之。令巩昌致赆,君复固辞。台院叹曰:若丛氏之恬退不苟,可以厉贪振懦矣。归来自号龙湾翁,结茆于万石山以居。子弟从游者多至成材,视所居之乡如其宗党,奖与善者,诲责其有过者,俗为一变。薄于自奉,厚于宾友。有过访者,饮洒啸歌,纵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从容竟日。每岁大祲21,赈贷至倾庾廪22,无少计惜。邻里之疾病、婚嫁、丧葬有弗给者,不待告而周之。君才足以责成,谋足以经远,然不得大试于事,故可传载者少,而有识者惜之不能已也!娶于邑之许氏,同德偕老,生子四人:伯栋、仲楫、叔模、季格,读书世其业;女二人:适某某;孙子九人;孙女九人,尚幼。铭曰:孚我家人,维孝既友,都彼一乡,悔亡无咎。难进易退,令名不朽。永閟幽宫,爰利其后。爰配于社,春秋俎豆23

 

【注释】

1 巩昌:即巩昌府,秦陇西郡也,后魏置渭州,宋渭巩州, 元初置巩昌路,明为巩昌府,清因之,民国废。故治今陇西县。

     2 通判:官名,宋初置,又称“半刺”。明朝于地方各府置, 为府之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正六品,无常职,无定员。与同知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清沿明制设于各府,亦正六品。

     3)河南道:唐贞观初置,在黄河之南故名。今河南、山东黄河以南,江苏、安徽淮水以北之地。治河南洛阳县治,后改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4)检察御史:官名,亦称监察侍御史,简称御史。明初为御史。明初为御史台属官,正九品。洪武十三年废御史台,十五年置都察院,诸侍郎史罢,唯置监察御史为其属官。十七年升正七品。以后各时都有改变。

      5)蓝田:山东即墨人,字玉甫,号北泉,嘉靖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

      6)成化:明宪宗年号(公元1465年——1487年)。

      7)嘉靖:明世宗年号(公元1522年——1566年)。

      8)治命:合理的遗命,后泛指父亲临终遗言。

       (9)蓝伯子:这里指蓝田,伯子系尊称。

      10)衰(音cuī绖(音diè:丧服。

       (11)少劳山:指今青岛市崂山。

      12)隽颖:美而聪慧之意。

(13)食廪于痒:科举时代取得廪生资格。

      14)宪台:汉魏以来为御史长官的别称,后世亦用为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

      15)世科:即科举时代靠才学考试取得功名。

      16)养友党:泛指一些借交朋友之名行结党营私事之群体。

      17)仲氏:兄弟排行仲氏为次。

      18)季氏:兄弟排行季氏为四。

      19)抚台:巡抚之尊称。

      20)察院:即都察院之简称。

      21)大祲:祲,古代速培的人认为阴阳二气相侵形成妖气。这里指灾荒年代。

      22)庾廪:指露天的谷仓,廪亦指粮仓。

      23)春秋俎豆: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等类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这里的俎豆,代指祭祀春秋俎谷,即每年春秋两祭祖。

上一篇:丛磐听选寄乡友书
下一篇:龙湾解组东归序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