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宗祠 > 宗祠古茔 >

老集村出土墓碑
2007-08-27 15:53:54

 

老集村出土墓碑

   丛彩娥

 在今威海市老集村东北山夼上,立着一尊“明故丛公日瑾之墓碑”。该墓碑碑身高145厘米,宽54厘米,厚17厘米,碑文皆以阴文刻制而成。碑身正面中央竖排刻“明故丛公讳日瑾配初氏之墓碑”十三个大字,其左右两边分别为竖排小字。左边:“男守和,孙显公、章,越三世,晜孙常忠、平,仍孙甸、奎、宝、梅、宽、仁、智、谋、誌、註、璞、环、瑾,云孙曰同、可、兰、升、贵、祯、科、祄、朋、禄、禧,再孙永昌”;右边:“男守兴,孙显贵、堂,越三世,晜孙常茂、进,仍孙平、芯、瑶、友、朋、实、菊、芹、苓、芸、田、秀、陌、阡,云孙曰全、光、旦、朔、中、东、玉、莲、初、德、西”。左上方为竖排小字“同治三年阳月上浣追立”。

  据墓碑的发现者之一,老集村丛氏族人丛树兴记忆,该墓碑原在老葬茔茔地,“文革”时茔地被平,改为耕地,墓碑推倒做了第三生产队的猪圈板墙。老集村曾于1979年整个村庄北移搬村,上世纪九十年代(19983月),在整修街道时发现了墓碑。

 从墓碑提供的文字看,墓碑的主人“丛日瑾公”,故于明代,墓碑立于同治三年阳月上浣,即1864年农历十月上旬。1644年是明朝灭亡的时间,也是清朝入关的时间,到1864年已历经220多年的沧桑岁月,理所当然应该是“追立”。问题是:为什么二百多年后追立?“丛日瑾公”是谁?他与老集村的丛姓有什么关系?

 据《威海市志》载:“老集,明代建村,原称三里集,以据海三里,设集市于此得名”。老集村始居者即为丛姓人家,据老集村年长者记忆,其始祖系丛谷、丛米、丛糠兄弟三人,是明代从长峰村迁入老集村。后来老三丛糠的子孙有一部分又迁居阎家庄,老大丛米、老二丛糠定居老集村,“丛日瑾公”即是丛米之子。

 按文登丛氏命名二十字辈份向上推算,丛日瑾公应为九世;守字辈的丛守和、丛守兴为十世;显字辈为丛显公、丛显章、丛显贵、丛显堂为十一世孙;越三世也就是隔了三代;常字辈为十五世,他们是:丛常忠、丛常平、丛常茂、丛常进;十六世有:丛甸、丛奎、丛宝、丛梅、丛宽、丛仁、丛智、丛谋、丛誌、丛註、丛璞、丛环、丛瑾、丛平、丛芯、丛瑶、丛友、丛朋、丛实、丛菊、丛芹、丛苓、丛芸、丛田、丛秀、丛陌、丛阡;十七世有:丛曰同、丛曰可、丛曰兰、丛曰升、丛曰贵、丛曰祯、丛曰科、丛曰祄、丛曰朋、丛曰禄、丛曰禧、丛曰全、丛曰光、丛曰旦、丛曰朔、丛曰中、丛曰东、丛曰玉、丛曰莲、丛曰初、丛曰德、丛曰西;永字辈丛永昌为十八世。

 既然碑文明确了“丛日瑾公”是明代作古,即使在明代末年,理论上也有220多年,那么,碑文上所载子、孙应该是生活在清代,“越三世”概念比较模糊,或者是岁月遥远已记不清先祖的名讳,或者这三代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便于书写名字?或因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三世失考。总之,按一般人口繁衍规律,“丛日瑾公”的子、孙及“越三世”的孙辈们,大约生活在前清100年时间。

 墓碑发现后很多丛姓族人从碑文中找到了自己先人的名讳。如:现年89岁的丛氏后裔丛田珠(1917- ),至今家祭的家谱上写的名讳有:丛九乾、丛之许、丛可莱、丛常松,丛常松有三子:长子丛苓、次子丛芸、三子丛芹;丛苓之子为丛曰光,丛曰光之子为丛永昇,丛永昇(18791957年)有二子,已故的长子丛丰珠(19081968年)即是丛田珠之兄。按文登丛氏二十字辈份向上推算,丛九乾当为十二世,丛之许为十三世,丛可莱为十四世,丛常松为十五世。正好衔接上“明故丛公日瑾之墓碑”中的“越三世”失考的空白。

 丛锡珠、丛树芹等也在碑文中找到自祖的名讳,丛树芹是丛常钧的后代,他家至今祭拜的家谱上有丛璞、丛环、丛瑾三位老太爷;丛锡珠是丛常进的后代。现年70多岁的丛锡珠,当年墓碑发现后,马上寄信于香港的兄长丛科珠。1998年,丛科珠专程从香港返回老集村拜谒祖先,并捐善款600元人民币,在老集村东北山夼选好了茔地,由族人丛树芹、丛树景、丛树兴、丛树良等主办,雇用了车辆、做了石碑座、还请了吹鼓手,举办了简单的安葬仪式,重立墓碑。并在其墓碑前设了香炉、石桌,供族人祭拜。使《明故丛公日瑾之墓碑》置身于松柏树林中,更加肃穆、安详

 该尊《明故公丛日瑾之墓碑》,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个春秋,当时立碑的情况已无处可考。据历史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上《令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疏》始,明代允许官民祭祀始祖,要求官民建立家庙,清代继续沿用,非常重视祠庙祭祖问题,掀起修谱高潮,普及了官民祭祀始祖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丛氏后裔为尊祖敬宗而重新追立明代故去的先祖丛日瑾公及子孙当是其主要原因。二年后,同治五年(1866年),江西赣州知府丛占鰲,曾回文登祭祖拜宗,恰逢族人丛归昌等依优老堂旧址筹建“丛氏宗祠”,他不仅捐白银二百两,还参与制定了丛氏宗祠、祖塋祭奠章程,使丛氏家族的祭祀仪式规范化、程序化。

 再者,明代丛氏三兄弟始居老集村,此时已繁衍生息到十一代,追立明代故去的先祖,既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悼念,也可以祈求先祖对后世子孙的庇护,从而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向心力。

 从十九世珠字辈开始,老集村至今在沿用丛占鰲公参与制定的行辈命名二十字,已经繁衍到章字辈。不同的是他们手抄的“宠”字写成了“崇”字,笔者认为当为笔误。

 《明故公丛日瑾之墓碑》的发现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文登丛氏支系外迁,老集村丛氏与文登丛氏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上一篇:丛氏宗祠祖塋祭典章程
下一篇:老集村丛氏家祠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