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丛氏文联 > 文学作品 > 丛松坡作品集 >

为建设丛氏宗亲共有精神家园而努力
2011-08-05 08:36:04

姓氏是一个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血脉,姓氏文化是一个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反映了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丛氏文化是中华丛氏宗亲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丛氏宗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温馨环境里,融科学性、知识性、权威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丛氏家族》应运而生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自从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定姓氏,制嫁娶”以后,姓氏便作为中华民族得集体胎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得身上烙下了鲜明得“中国印”。千百年来,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任何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凭借自己的姓氏寻找到祖根,寻找到同胞,寻找到魂牵梦萦的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得指引下,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人民走上了小康之路。祖国得日益繁荣和强大,使全球华人扬眉吐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姓氏为纽带的寻根活动吸引和凝聚了越来越多得华人,姓氏文化不仅走进了人们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还在增强中华名族大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所作出的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得不竭动力”。姓氏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得特点,它是中华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得形成、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民族精神得传承、经济社会得发展有着无可替代得作用。丛姓是全球丛氏族人的根之所在,情之所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全面认识丛氏文化,在科学发展观得指导下搞好丛氏文化得研究和传播工作,是丛氏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响应党得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性高潮”得号召,积极弘扬丛氏文化,建设丛氏宗亲共有的精神家园,《丛氏家族》将以丛氏家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弘扬丛氏文化、凝聚世界丛氏宗亲、推进文化创新、共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坚持民族性、时代性的特色,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大众的原则,积极创新丛氏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新风.建设丛氏家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丛氏文化受时代得影响和局限,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杂色。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丛氏文化,在丛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中,我们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丛氏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保护中华丛氏族人共有精神家园得良好环境。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丛氏寻根也是建设和谐文化得题中应有之义。很多读者可能有无数个为什么:我们从哪来?我们得根在哪里?······《丛氏家族》愿意作为全球丛氏宗亲寻根得纽带和桥梁,为您释疑解惑,为您寻找到祖地祖根,园您得寻根之梦。

在全球华人得寻根热潮中,姓氏文化成为许多人的研究对象。《丛氏家族》是丛氏文化研究的一个平台,我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对丛氏文化进行科学得.严谨得学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丛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丰富丛氏文化得内涵,提升丛氏文化研究的水平。

在文化经济一体化得今天,姓氏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力之一。《丛氏家族》是我们共同谋划丛氏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参谋部。让我们一起把创意变成现实,加快现实文化的裂变,开创丛氏文化得产业“蓝海”。

姓氏是文化,也是科学,它的内容丰富灿烂,《丛氏家族》将以时尚得风格,科学的精神,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地演绎百姓百味,让您在休闲中轻松地享受丛氏文化的意趣,读趣民族传统习俗与遗传学之间的奥妙。

感谢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期待广大读者的阅读与参与,《丛氏家族》一定会用辛勤的劳动回报您的厚爱。

上一篇:故乡的大槐树
下一篇:2011年清明酒会上讲话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