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动态 > 家族要闻 >

毁家纾难,一门五烈的丛月章、丛芳山家族
2019-09-05 17:10:10

                                                   毁家纾难,一门五烈的丛月章、丛芳山家族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我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此时,有着深厚抗日历史渊源的胶东人民,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丛兰的后裔在这一历史关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走上抗日的最前沿,表现出大义舍身的家国情怀,表现出丛氏家庭世代承续的民族英雄气节。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文登丛氏一族,保家卫国前赴后继,有294位英烈。丛月章、丛芳山兄弟二人各有八个子女,有五位英烈为国捐躯。
          丛月章(1891.05—1943.08) 
丛月章,名树贵。宋村镇下徐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自幼读书,性格刚直。20年代,出资在本村开办新式小学堂,主张男女平等,倡导女子入学读书。1927年加入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转而信仰共产主义。1934年经杨岫庭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他以社会名流身份积极投入统战工作,并受党组织的委托在家开设“福寿堂药房”,掩护党的活动。1937年11月,他将共产党员潘复生保释出文登监狱。 1938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由文登开赴蓬莱、黄县、掖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家成为“三军”的联络站。1940年,丛月章任文登县民主政府四区区长。是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九军”在文登县李仙庄村成立,他出资买布,组织妇女为部队做军衣军鞋。是年9月,丛月章被选为东海区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和胶东区参议员。 1942年减租减息运动中,他主动捐献100多亩土地,受到贫苦群众欢迎。其儿女子侄在其影响下都参加了革命,一门即出五个烈士,是胶东著名的抗战家族。1943年8月,积劳成疾,病逝于村,东海军区为其举行了隆重葬礼。
       妻 隋熙兰 1892年出生在文登县上徐村一个农民家庭。十七岁嫁给丛月章为妻,跟随丈夫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她的家是我军联系胶东东西方面情况的“联络站”。她任村妇救会副会长和区优救委员,积极宣传抗战、发展党员和妇救会员。隋熙兰共有八个孩子,三男五女。除了大儿子早年外出谋事和大女儿早夭外,其余的两男四女,自1935年以后,都相继参加了革命。战火纷飞的年代,丈夫及三个儿女先后牺牲,面对沉重的打击,她化悲痛为力量,以惊人的毅力去完成党交给的新任务。解放后虽历经坎坷,但她始终坚信党人民,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愧为革命的老妈妈。隋熙兰同志1995年于烟台病逝,享年103岁。
        长子 丛福滋 字潜伍。在济南读书时期,受其叔丛芳山与国民革命运动影响,秘密加入国民党。1938年,日寇侵占烟台,其先后行走于豫陕,次年,参加国民党军委会“战干团”,后为中央军校,投身军队抗日。1949年去台湾。后迁居美洲,虽身在海外,仍心系故土。1980年以来,两次回国省亲,关心故乡发展。95岁于洛杉矶辞世。
       长女 丛祯滋 因出生时正值桂花盛开,乳名桂花。其自幼温柔善良深得长辈喜爱,且聪明睿智,心灵手巧,勤奋好读,考取青岛文德女子中学。毕业后在家与母亲一起积极宣传抗战、发展妇救会员。然时局动荡,流言乃父居处险境,思亲虑深,不幸染肺痈,期年不治而殇于下徐村,年仅二十二岁。
      次子 丛祺滋 早年投身革命,改名林江,革命烈士。其在读烟台八中时即投身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委托,在胶东地区发展“民先”组织,任大队长。1937年赴延安,入“抗大”学习并在华北“民先”总部工作。后返胶东,1939年6月,当选胶东青联主席,1941年当选胶东参议员、山东青联常委、胶东青抗先驱队教导主任等。运用才华与经验,组织团结青年,与日寇浴血奋战。1942年冬,在领导大泽山区的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英年24岁。 
        次女 丛祝滋  参加革命后改名林向英,革命烈士。其在中学读书时即投身革命,并加入“民先”。1937年11月赴延安,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1939年2月,参加了西北青年救国会华北战地工作团,奔赴抗日前线。1940年冬,在山西繁峙县带领群众坚持反“扫荡”时,被包围在一个山沟里,虽经顽强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年仅20岁。        
       三子 丛祥滋  后改名林明。1936年加入“民先”。次年9月,到东北军从事“兵运”,曾参加台儿庄、保卫武汉等大战。1939年到延安学习,1941年赴冀热察敌后抗战。1945年接管张家口广播电台任主任。1949年接管青岛广播电台,任台长。后在青岛市委宣传部、文联、社科所任重要职务。1957年错划“右派”,蒙冤廿二载,七年深陷囵圄,但对党和祖国初心未改。1983年离休后,弘扬先进性,关心下一代,研习中医治病救人。93岁病逝世于青岛。
       三女 丛禧滋  14岁参加革命,改名丛理明。历任文登、牟海等妇救会长。1947年任威海市区委副书记、新华社威海、东海、烟台支社记者、编委。1949年起历任烟台市妇联、烟台市委、市法院、市纺织局、市政协等机构领导职务。60年代末,受到不公待遇,下放基层,但革命信念意志不曾丝毫动摇。1983年离休。91岁病逝于烟台。 
      四女 丛礼滋  革命烈士。自幼深受父兄影响,13岁参加革命,改名丛林。其聪慧俊秀,任文登县第四区儿童团长。1941年进入东海专署国防剧团做小演员。因自幼读书,成为文化骨干,后选入东海军分区宣传队并参军,历任东海军分区宣传队分队长、胶东军区《前线报》记者、编辑。1947年秋,与国民党周旋,转移东北桓仁,次年遇难,年仅21岁。
     小女  丛佑滋  乳名燕子,又名丛竹。自幼追随兄姊,曾是村儿童团长,部队宣传队小演员,1941年参军,因为年龄小,三次往返部队。1948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建军报》、《前卫报》、《空军战士报》以及《解放日报》、《大众日报》任编辑、主任记者等。在新闻战线工作长达45年,是全国著名女记者。54岁时赴中越自卫反击前线采访,年轻战士呼为“记者妈妈”。1987年离休,健康地安度晚年。

        丛芳山(1899—1998) 
名树森,号芳山,山东文登人,其兄丛月章为共产党员、著名烈士,丛芳山为国民党员。1919年,作为山东省青年代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并代表山东青年执笔写出了著名的《赴京请愿宣言》。为报效国家,弃商从政。初任茌平县财政局长,又任掖县财政局长。抗战期间出任文登县长。
1940年奉令去重庆,于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奉国民党中央的命令,潜入青岛,为接收青岛做准备。先后任国民党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组长、青岛市红十字会救灾委员会的荣誉会长及接收青岛十三家日本工厂大员之职。1949年迁台,1977年移居加拿大,被多伦多山东同乡会推举为永久会长,以耄耋之年热心侨胞事业。1998年12月4日病逝于多伦多,享年99岁。
        妻 陈校兰 出生于1898年。曾在其外祖父捐款建造的私立学校学习,知书达理,勤勉豁达。作为丛芳山先生之妻和八个孩子(两个儿子、六个女儿)的母亲,陈女士既是一个善良出色的妻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动荡的年代中,随先生四处奔波,辅助先生、养育孩子,为整个家庭付出了巨大的艰辛。陈女士于1961年8月6日在台湾台北市去世,享年63岁。

  长子 丛宏滋(1918-1980)曾用名陈琳瑚。1936年6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回烟台发动学生运动,同年11月,奔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任党支部书记。1938年8月,被分配到中央组织部任陈云部长的秘书, 1939年春回到山东省委,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委副书记、省青救会会长等职。1946年4月,任禹城工作团团长,在后谷庄遭国民党特务袭击,身中3弹。1949年2月南下,历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无辜被关押6年又3个月,身心遭受严重摧残,脑部受伤。粉碎"四人帮"后,平反恢复名誉,任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顾问。1980年12月7日,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去世。
  次子 丛猛滋(1921-)。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掖县中学集体流亡到山东鲁南临沂,学校解散后他辗转到了河南开封。参加了国民党宋哲元部队29军181师,抗战八年与日本人大小战役五十余次,出生入死,在湖北参加襄樊会战,全连107名战士,御敌激战一周,战役结束后,全连仅剩32人,连长阵亡,因战功升任上尉连长。抗战胜利后去台湾, 1961年以中校官阶退役。
  长女 丛裕滋 1923年11月生,革命烈士。1938年15岁就投身革命、参加抗战;1940她进入“抗大胶东支校”学习,毕业后任胶东军区医务所的所长。在1942年春季日伪军进行的大“扫荡”中,突围时她不幸被敌人捉住,尽管经受了折磨虐待,她坚贞不渝,没有暴露身份,日寇无奈只好将她释放。回部队后,但敌人的肆虐,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1942年末,她又不幸染上了肺结核,终因不治而去世,时年仅20岁。
  次女 丛和滋 ( 1925-2019)少年时参加革命,后因腿疾影响长途行军跋涉,返校继续学业。先后毕业于国立廿二中、之江大学。一九四九年于杭州市公安局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五二年调入教育系统工作,教书育人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1983年离休。
  三女 丛镇滋  (1928-2018)曾用名沉冰。1940 年6月参加革命。历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宣传队队员、山东第六师宣传队副指导员、华东野战军九纵后勤部政治处编辑干事、华东军区二十七军《胜利报》社编辑、志愿军二十七军《胜利报社》编辑、解放军俄文专科学校训练部政治教员等职。1956年9月起,在南京林学院工作,历任机械系党总支书记、南京林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1984 年12月离休。荣立三等功。荣获“独立自由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四女 丛灿滋 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辗转华北、皖北,胜利后落居青岛,就读青岛女中。1949年赴台湾,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后赴加拿大,读多伦多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就地从事教育生涯三十四年。退休后为家乡做贡献,返文登任教于威海外语学院,教英语两年。并将所得之工资全部捐赠文登教育事业。
五女 丛焕滋 (1934-2013) 生于山东茌平县。台北女中毕业,入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毕业后任教于台北工专,1958年去加拿大入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获教育硕士学位,又攻读图书馆学系。1962年,入多伦多市图书馆管理员,辗转于五个不同馆中工作,后任多伦多市图书馆馆长。
  幼女 丛  甦  原名丛掖滋,生于掖县。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常在《文学杂志》、《现代文学》、《自由中国》等期刊发表小说和散文。作品有《白色的网》、《秋雾》、《想飞》、《中国人》、《君王与跳蚤》、《净土沙鸥》等。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系留学,又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先后获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洛克菲勒纪念图书馆任主任职,并从事著述。

上一篇:丛氏节女(三)
下一篇:甘肃武威有个姓了不得!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