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族动态 > 联谊动态 >

扶贫大使丛子文
2007-08-31 15:23:38

 



扶贫大使丛子文

·文:张青林  摄影:高月仁

丛子文:19242月出生,19537月入党,19856月离休,离休前任大连棒棰岛集团春和市场经理。离休20年来,在继续做好报刊杂志“编外记者”、通讯员工作,积极撰写稿件的同时,热心农村小学的“希望工程”和扶贫帮困工作,长年深入群众,无私奉献。由于事迹突出,在77岁时荣获20002001年度大连市劳动模范称号,79岁时被评为20022003年度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410月被授予全国先进离休干部光荣称号。

 

 

丛子文在大连市小有名气本来是从新闻界开始的。他与新闻媒体打了54年交道,自195011月在大连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算起,至今已发表文章5000余篇。他曾被11家省市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特约记者、记者站站长、编委、顾问等职。1984年离休后,他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涨,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农村,深入农村,他发掘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深入农村,使他对“三农”问题有切身感受。正直善良的性格使他想起贫困山区就魂牵梦绕,想起贫困的村民和孩子就难以安眠。如今,他不仅仅是受报界尊重的“编外记者”,又是受大连市北部山区群众敬仰的“扶贫大使”。

 

踏遍山乡  关心山区儿童成长

 

 

丛子文与“希望工程”的不解之缘,始自一次偶然的采访。1997年夏天,丛子文到瓦房店市泡崖乡桥子村采访,与桥子小学校长牛慧生闲聊,牛校长苦着脸与老人聊起学校的窘境:别说门窗桌椅穷凑付,全校几百名学生连玩的球都没有;想开运动会,连100元都拿不出。孩子们为了开学买书本,不得不拣破烂卖钱……。望着那一排难避风雨的教室和光秃秃的操场,当晚,丛子文失眠了。他盘算着如何帮村里的孩子做点事。第二天,他急匆匆返回大连,径直奔友好电影院,找经理孙军。这是丛老采访过的一位富有爱心的中年汉子。孙军听丛老的讲述,不太相信,决定去看看再说。孙经理有说有笑地直奔桥子小学,却是一言不发地回来。他向全体职工讲述了桥子小学的真情实景,此时的会议室静穆得近乎庄严,有人眼圈湿润了。大家不容分说,解囊相助,凑了3000多元,又买了850册图书和笔、本,还有足、篮、排球。孙军经理自己又买了一台风琴,他要替换下学校那台惟一的跑调漏风的破琴。丛子文则把自己365本藏书全部捐了出来,建起学校图书室。

 

从此后,每次下乡丛老就带着记事本和自制的表格,顺便了解贫困学生情况和捐助物资的情况,回到市内就广泛宣传,号召市内的中小学生捐出“压岁钱”,亲朋好友少抽一支烟,机关干部少吃一顿“大盘子”。他以极大的热忱和韧性一次次找企业家,找机关事业单位,找学校街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富了别忘那些穷的。”

 

为了解决庄河市光明山镇北关小学的困难,丛子文多次找到大连体育用品商店总经理于云盛。这是一位年近八旬,极富爱心的著名企业家。他全力支持丛子文扶贫帮困的行动,曾经数次为北关小学捐款捐物。200210月,由丛子文策划,北关小学成立了于云盛“三好”学生教育奖励基金会,于云盛总经理决定今后每年都拿出1万多元的现金或物品。至今已捐助北关小学现金五六万元,笔本等学习用品更多。2002年他一次送去500个书包和30多套球衣球鞋,帮助组建山村小学足球队。多年来,学校缺什么丛子文就想法支援什么,大到家具、门窗、桌椅、电视机,小到一本书、一支笔。通过拉赞助北关小学每年都有数名特困生得到每人400元的补助。

 

找企业家和有爱心的人致力于“希望工程”和扶贫帮困,使丛子文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丛老去旅顺采访“破烂王”王兴美,得知他用收废品挣来的钱曾为附近农村、学校、敬老院献爱心,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再帮帮‘北三市’的贫困乡亲?”年近60岁的王兴美憨厚地一笑:“咋不能呢!”丛老一听十分激动,紧紧握住那双脏兮兮满是泥污的手,马上与这位“破烂王”共同制定了扶贫帮困计划。中秋节前夕,王兴美买了10箱月饼,带8000元钱,先去瓦房店泡崖乡敬老院,又去泡崖小学。经过实地考察,“破烂王”在泡崖乡建起了兴美综合示范农场,计划投资20万元,当年就盖起了5间瓦房、100塑料大棚,栽1000多棵果树,修起养数万条鱼的鱼塘,收入全部用于教学经费(因种种原因农场现已解散)。

 

20029月,丛子文在走访时得知,庄河徐岭镇宫封村两家屯的庄河重点高中学生栾国春以庄河“文科状元”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但国春家境十分困难,一家人正为高昂的学费一筹莫展。丛子文便又去找于云盛,于总当即“包下”,并由丛子文带路,驱车160多公里把8000元学杂费和2000元的服装、鞋、包等物品亲手交给栾国春。90多岁的爷爷拉着国春含着泪要跪下磕头,叮嘱孙子:“千万别让于爷爷、丛爷爷失望,好好学习报答恩人啊!”

 

丛子文不仅从物质上关心大山里的孩子,还十分关心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他把人民日报刊登的《大山里的女教师》一文剪裁下来,复印寄给3所农村小学,让教师们认真学习山村女教师的先进事迹;他把北三市教师中的优秀论文拿来翻印后,发给其他学校交流;他给孩子们出作文题目,然后进行逐一批改;他深入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的一些小学课堂听课,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改革,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提出一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他经常教育那些贫困学生,家庭贫困不丢人,不可怕,关键要正确认识贫困,健康成长最重要。

 

为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2003年国庆节,丛子文与中华轿车大连服务中心周仁豹经理一同策划了“中华轿车关爱之旅──山里娃金秋看大连”观光活动。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20辆“中华”从大连海军广场浩浩荡荡开往庄河光明山镇。在那边,北关小学的60名师生早已在翘首启盼。他们全部是学校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和特困生,多数未去过大连,未见过这么长的车队,更未坐过这么黑又亮的小轿车。

 

丛爷爷领着孩子们沿途欣赏了黄海大道、开发区景色,走进热闹繁华的大连去看楼,看海,看广场,看动物园的老虎;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进渤海大酒店10人一桌吃饭……于是,山里娃的记忆深处有了“看大连爱家乡爱中华”的词句。

 

几年来,这位80岁的老人已被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三市的7所农村小学聘为名誉校长、顾问。逢年过节,丛老的案头就堆满了从大山里寄来的用烟盒、包装纸做成的贺卡;祝福的信件象雪片一样飞来。每当老人走进校园,孩子们打着队礼道一声“丛爷爷好”时,丛子文的心里象喝了蜜一样甜。

 

 

情深意切  为山区演绎扶贫乐章

 

 

乐善好施的丛子文一刻也放心不下贫困山区的村民,离休后,他走遍了“北三市”的村村屯屯。北关小学的张日信校长感慨地说:“北关村有多少个屯,多少户,多少人口,多少水渠河沟;谁家的孩子多大了,谁家的困难该咋解决,丛子文了如指掌,当地人都不如他清楚!”如今,北关村900多户村民,他走访过400多户,尤其贫困户他一户不漏,有的走了多少趟难以计数。财宝沟屯山顶(老百姓称“天上”)住有3户村民(其中1户五保户)。那里山路崎岖,步步登高,生活比较艰难。当村民听说丛老要登山走访,都劝说:“大热天的,不动弹都出汗,况且那么远、那么高,何苦呢!”然而劝说丝毫未能动摇他的决心,丛子文沿着河套沟子,几步一喘,汗流夹背地爬到了“天上”!三户村民看到79岁的丛子文,冒着酷暑来看望他们十分激动,五保户老人流着热泪,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丛子文心中象有一团火,热心帮扶每一个村民。“光棍”王世科家一场大火烧光了三间茅草房和所有家具、被褥,丛子文发动大家捐钱捐物。并且给他盖了三间大瓦房。

 

94岁的采药老人郝春生一家三代人仅靠儿媳在外打工养家(儿子精神不正常),腊月廿六把猪杀了准备过年,但一夜之间,猪肉、猪头、猪下货全部被偷走,这年可怎么过?丛子文得知后立即建议村领导发动群众,仅一天就捐款1500元钱和200斤猪肉,使悲愤绝望的郝家感受到了邻里真情。

 

从小受过苦日子的丛子文最受不了乡亲在苦中煎熬。2003年在北关村走访时他意外看见52岁的双腿截肢的女人刘云香,正在用双膝在路边爬行,大概是要到河边洗衣服。他仔细一看,女人的双膝尽管用厚布缠着,但已血肉模糊,并且生了蛆,流着脓……。丛子文默默无语,两眼泪花闪闪,在采访本上记下她的名字。他又了解到同村还有一名66岁残疾“光棍”王立荣,1958年拉车驾辕,一场翻车事故被砸成高位截瘫。从此45年不能下炕,终日不见日出日落,每年要接受村上400多斤救济粮。在他家,炕上除一床铺盖,又是厨房,摆满了锅碗瓢盆粮菜刀铲勺,大小便也只能在炕上解决。……丛子文又一次向大连体育用品商场总经理于云盛求助。作为大连市助残模范,于总二话不说,赞助了两台轮椅和1500元钱。

 

2003913,光明山镇北关村园兴屯雨过天晴。清风绕着山梁向村庄传递着喜讯,沟渠边的青蛙鼓噪着争相发着感慨。10多位村屯领导和村民早就等在路边迎接丛老和于总赠送的两辆轮椅。轮椅很快送到了村里,两名残疾人见到轮椅,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啊!因为一场车祸而在地上爬行了整整10年的刘云香,双手抱着还未沾过泥土的车轮,失声痛哭!乡亲们围着刘云香,大娘大婶在抹泪,你一言我一语,道不尽丛子文和于云盛总经理的大恩大德。

 

第二天正逢光明山镇大集,残疾女收拾得干干净净,脸象阳光一样灿烂,在家人的陪伴下,头一遭“走”这么远的路去赶集,成了全镇的一大新闻。而残疾人王立荣从此可以下炕;可以摇着轮椅出门,去尽情享受久违的阳光,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丛子文接着找到北关小学校长,建议成立了学雷锋小分队,让孩子们经常去帮助独身的王立荣,经常推着他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

 

丛子文时时惦记着乡下的群众,在走访时发现北三市鼠灾严重,就想法在大连弄到9只小猫,送给村民;看到谁家没有糊墙纸,他下次来一定捎一捆报纸;谁家缺少被子,他一定送一床。由他募集的衣物,光是送给北关村的就有3卡车。平时下乡,他便把衣物装上编织袋,坐长途汽车带过去。80岁老人,手提肩扛下乡,老伴实在放心不下,就“夫唱妇随”,跟着吃了不少苦。有一次老两口去庄河,早晨走时晴空万里,谁料到进入庄河大雨滂沱,车窗外迷茫一片。车到站了不能不下车,丛子文只好找了个塑料袋,把采访用的照像机、录音机、采访本、电话本包起来,由老伴护驾,肩上一前一后扛两大编织袋衣服,冲进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水的世界。雨越下越大,编织袋越背越沉,让老伴陪着受罪他心不安,就安慰老伴:“快到家了!快到家了!”老伴抹把脸笑着问:“家在哪儿?哪儿是咱家?”丛子文指指前面的村舍:“那就是咱的家!”

 

丛子文没有说错,乡亲们早已把他视为亲人,使他每每有回家的感觉。村民把两位老人搀进屋里,都心痛地埋怨:“怎么非今天来呢?”此时的丛子文,浑身象散了架似的,打着冷颤,房东烧起热炕,端来姜糖水,丛子文盖上被子发汗,可他还是因受凉加过度劳累发起高烧,第二天就打上了吊瓶。

 

为从根本上扶贫,丛子文积极送科技下乡,想方设法为果农“掏弄”优良果树种苗,请大连市著名果树专家为果农上课。2001年,他看到庄河光明山镇园兴屯生活贫困,就找村干部与群众商量,引进山东大雪枣,请山东专家作指导,组织30多人接受培训。 

 

村民王世宽栽花椒致富,丛子文去取经,发现他还有600棵花椒树苗正愁卖不出去,丛子文就想:过去扶贫送钱,钱花光了就完了,只解决一时困难,何不送果树苗?但有些村民说没地方栽,丛老猜一定是没钱买,就承诺:“你们尽管栽,树苗钱由我出!”并请王世宽作技术指导。这样树苗也卖了出去,村民也栽下了“摇钱树”,但丛子文却付了400元的树苗款。他还自2000年起自办一份《致富信息》小报,除收集全国各地报刊上的有关农民致富信息外,还把庄河大营子镇“蘑菇大王”、普兰店市乐甲满族乡“牧羊头领”、瓦房店三堂乡“金鸡满山岗”和光明山镇刘克新带领6个儿女个个办起奶牛场等一大批致富典型的经验做法及时翻印传递给村民。很多农民包括一些下岗工人看到他办的“致富小报”后,办食用菌大棚、开发荒山、创办鸡场、狗场、羊场、兔场、猪场、果园、花卉苗圃、大棚基地,很快奔上富裕之路。

 

有一次丛子文在下乡采访时发现,一户村民家正在办丧事,请来的吹鼓手吸引了很多人,一些村民的反映是“好听”、“好看”。这使丛老陷入了沉思,他感到“三农”问题绝不仅是改善物质条件和提高收入,还包括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精神上的扶贫更重要。他去报社,听说天百集团模特队要找个地方去演出,赶忙与集团领导联系。终于,在他的引导下,大客载着20多名歌手和模特浩浩荡荡开进普兰店乐甲乡鲁风村。附近七里八村的老老少少象赶大集一样,把演出场地挤个水泄不通,争着一睹模特风采。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视台等随队采访,一大堆镜头对准“猫步”,对准台下直愣眼的村民“咔咔”闪着弧光。小山沟哪见过这么精彩的演出?连聚赌的、算命的都被吸引到“T”台前。于是村里姑娘小伙儿私下嘀咕,咱啥时能成立个“红高梁”模特队或者文艺演出队?

 

 

晚霞似火  续播爱心收获希望

 

 

丛子文的爱宽厚、深邃。他做的每一件事,用村民的话讲,都是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的情怀。他数年如一日,不怕苦和累,足迹踏遍城乡。他常常清晨6时就赶到长途汽车站;从村里返回市内也要天不亮来到路边等汽车,有时一等几个小时,汽车坏在前面,他没法知道;每次住在村民家里,为了少“起夜”,避免半夜从热被窝钻出来上茅房容易感冒,又惊扰别人睡觉的不便,他不敢多喝水。苦也好,累也罢,坚持扶贫帮困8年,用他自己的话是“豁上老脸去拉‘赞助’,不怕白眼,不怕人烦。”为了贫困的乡亲,他用自己的一腔真诚感动着每一个人。

 

要奉献就要有付出、有牺牲。丛子文每次下乡,如果住老百姓家,就买些桃酥、点心之类带去;有时就住在村委会,自己好赖做顿饭凑和着。他靠每月1000余元的离休费为村民购买种苗、化肥、农药,修缮院墙,为孩子买书本、衣服。为了往农村送衣物,他从居住小区带上大包小裹打车去长途汽车站,老两口每一次仅往返路费就六七十元。这些年丛老扶贫已经“搭”进去四五万元之多。丛子文数十年孜孜以求的,可能是旁人不能理解的,但这正是耄耆老人的伟大崇高之处。经丛老牵线,市财贸职高这几年向普兰店市鲁风小学捐赠了电脑、彩电、投影仪价值7万余元,还送去了取暖煤等物资。丛子文所在的大连棒棰岛食品有限公司全体老同志为其义举所感动,200220044月间,共捐资3000余元,衣物200余件,学习用品1500余元。大连长途客运站的职工这几年早已熟悉了这位老人,感动之余,自觉在传承着老人乐善好施的精神,在值班站长胡艳敏带领下,团员、青年、老站务员10多人与庄河市福隆小学“手拉手”结对子,资助两名特困学生,每年各400元,直到小学毕业。

 

几年来,丛子文在大连市内拜访了上百个单位和个人,促成了大连市财贸中专、友好电影院、天百集团、国泰大厦、大连体育用品商店、二七金杯汽车修配厂等数十人单位与“北三市”65名贫困学生100余户村民结成“手拉手”和扶贫帮贫对子,向大连贫困山区捐赠资金和物资达50多万元,其中衣物70余种6000多件,电脑、录音机、彩电、风琴等教学器材130多台;图书2360余册,字画10余幅,各种书柜、桌椅、门窗等家具230件,学习用品更难以计数。他还先后帮助7名农村青年到大连市内就业;协助在庄河开设体育用品商店分店,解决当地部分青年就业问题。

 

这几年老伴林凤君与丛子文形影不离,一起下乡,一起策划活动,一起感受着奉献的快乐,一起承受各种苦与累。儿孙们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善举,今年6月下旬,丛老刚从瓦房店、庄河回来,就收到在北京读大学的孙子寄来的包裹。原来大学校园每年都会有一批应届毕业生丢弃的衣物、生活用品和书籍。孙子春节时带回一大包衣服,这次又寄回一批衣服,支持爷爷扶贫帮困,这使丛子文十分高兴,也启发了丛子文在考虑,准备向各大院校发出一个倡议,不忘艰苦奋斗,把不用的物品捐给贫困山区。

 

爱如沙漠里的绿洲,孕育着希望。受到丛爷爷恩泽的孩子,都在茁壮成长。当年北关村小学学生修华,200212月接受了庄河体委的选拔,去鞍山、锦州集训后,现在旅顺,是辽宁省自行车队运动员。今年719日,丛子文作为名誉校长,携老伴专程去旅顺看望修华。勉励她刻苦训练,早日成才。这位山里娃见到丛爷爷十分激动,在李东吉教练的陪伴下,与丛爷爷合影留念,并表示了立志成才的决心。

 

贫困生姜圆圆已是“马家军”弟子,眼下正在训练基地封闭训练,立志在2008年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2002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栾国春,至今与丛子文保持着书信往来。栾国春在去年年末写给丛老的信中,字字句句依然倾吐着他对于云盛、丛子文给予的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信中写道:“一个饱受社会关怀的人自然对社会怀有更多的责任心,我要以丛爷爷、于爷爷为人生楷模,在心里永远铭记着你们;我要全力以赴,志当学有所成,不负重望。”

 

福龙小学学生沈宪明在信中写道:“我发自内心地再次感谢您为我们全家献出的一片爱心,现在我年龄还小,我有决心努力学习,争做优秀学生报答您。长大后我也要做象您那样的好人,为国家做贡献。如果有出息,有了钱,我也要象您这样奉献出无私的爱心,帮助贫困的人。”小宪明的话代表了山里孩子的心声。

 

丛子文无私奉献爱心,帮扶群众于水火之中,却拒绝别人的任何报答。这几年,每年都有学校、村民给他送土特产品、鸡蛋、棕子等,他一概拒收。某小学校长为了感谢他对学校扶贫作出的贡献,送给他一袋自家收获的花生,丛老不收,校长把编织袋撂下就跑,弄得丛子文挺上火,最后由房东出面“调解”,以丛老“退货”告终。这位校长至今想不明白,花生是自产的,又不是行贿;我该如何表达谢意呢?

 

工作是美丽的,奉献是快乐的。医学专家说,人在做了好事之后,心情愉悦,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80岁的丛子文心理如此年轻,精神如此矍铄。他每年都有个工作计划,一件件去努力落实,毫不懈怠。他主动到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请缨,意在让个人的努力与政府的、团体的扶贫帮困和公益慈善事业相结合,加大扶贫帮困的工作力度。市“希望工程”办对老人的爱心给予高度赞扬。他拿回庄河地区7名贫困中小学生名单,准备逐户走访,了解核实情况,然后如实向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汇报。丛子文说:“我是党员,我做社会工作就是为党分忧,每当我想起入党誓言,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80岁的丛子文决心播撒爱心到永远。

 

 

七八十岁的年纪,本该颐养天年;但共产党员丛子文却离休不歇脚,始终情为民所系,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痴心于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和农村希望工程及扶贫帮困的慈善事业。有一位哲人说:“非生理性的痴,是一种境界。”他用奉献的精神,博爱的情怀去努力实现自己晚年的追求,他的境界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我们与他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这不仅是对离退休下来的老同志的考问,也是值得其他青年的、中年的尤其身在领导岗位的共产党员深深思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南极老黄牛”——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丛 凯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