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族谱天地 > 迁徙分布 > 迁徙分布 >

关于文登丛氏外迁支系的说明
2007-09-08 09:10:05

关于文登丛氏外迁支系的说明

丛树乐

 

天下丛氏宗文登,文登丛氏遍天下,这种说法早已被丛氏族人认同。

1995年成立了“丛氏研讨会”后,我们经过数年的勤奋工作,征集研究了十多份外地丛氏支谱,计有山东潍水《丛氏族谱》、山东巨野《丛氏族谱》、山东无棣五营《丛氏族谱》、山东招远丛家《丛氏族谱》、山东蓬莱安香丛家《丛氏族谱》、山东海阳大丛家《丛氏族谱》、卢上村《丛氏族谱》、河北沧州南皮《丛氏族谱》、东北朝阳丛家杖子《丛氏族谱》、梁东香房丛氏《瓜绵录》等,这些谱书使我们对文登丛氏外迁情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现将其情况分述如下:

(一)

潍水一带丛氏。其《丛氏族谱》序中说:“吾五世祖刚公,自明洪武初定居昌邑东永安庄,迄今六百余载矣。刚祖生五子:长讳惠,次讳祥,均居永安庄;三公讳山居住潍县安固庄;四公讳浩文,五公讳浩贤,均居住昌乐县丛家阳阜。”在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中,刚祖为五世,在其名之上标注着“潍县安固庄”说明刚祖已由文登迁出。和滩水《丛氏族谱》不同的是:一居昌邑永安庄,一迁潍县安固庄,此处当为《文登族谱》之误。因为刚祖始迁于洪武初年,文登《丛氏族谱》成于嘉靖40年(公元1561),其时,刚祖之三子山早居于潍县安固庄,文登《丛氏族谱》将刚祖记为潍县安固庄是可能的。另外,潍水《丛氏族谱》其辈份用字,不是同文登《丛氏留字定名叙》中规定的珠树滋培日,龙章锡宠年,伦常敦自厚,昭穆序相传二十字,而是另规定了二十句,也是由十九世起,每代用字在一句之内任选一字,其排列如下:

世序              名字句              按文登二十字

十九世          大君金吉福万康           

二十世          凤廷瑞密景运仓           

二十一世        傅延怀明训               

二十二世        兴顺乐书田               

二十三世        兰梦忻滋浦               

二十四世        湘鸿悦临川               

二十五世        秉谦维殿阁               

二十六世        建修锡珍源               

二十七世        翰儒昌邦俊               

二十八世        连芳汝绍年                

二十九世        承先仁义礼               

三十世          常美忠孝全               

三十一世        温良恭俭让               

三十二世        恩泽卿秀贤               

三十三世        旭晖英苗萃               

三十四世        昭教育童娟                

三十五世        盛庆环宇穆                

三十六世        乾坤序平安                

三十七世        善科勤勇慧                

三十八世        河汉远秋千                

其用字虽有异,便其世序可以和文登丛氏接轨。

 

()

巨野丛氏。巨野丛氏在其《丛氏族谱序》中说:“我六世祖奎、惠、祥、光、蒿,明朝永东年间,从文登迁至巨野县。奎祖分居城东后屯,惠、祥祖分居城北马庄,光、蒿祖分居城西展屯、丛庄。”巨野《丛氏族谱》中云,奎祖系五世庸祖之长子,奎有三子吉兆、吉祥、吉东,而在文登《丛氏族谱》中五世庸祖之名下,只记配周氏,没有记其有子,可能因迁出不知其有子之故。光祖为五世稳之长子,在文登《丛氏族谱》中,光的名下没书其有子,可在巨野《丛氏族谱》中光有子吉永,繁衍了一支后裔。惠、祥二祖,系五世刚祖的长子和次子。潍水《丛氏族谱》中记有刚公自明洪武初由文登迁昌邑东永安庄定居,有子惠、祥、山、浩文、浩贤。在惠的名下注记“早世止”。在祥的名下注记有子一树本,居昌邑永安庄。而在巨野《丛氏族谱》中,惠民有子吉明,祥有子吉履,皆居巨野马庄,这说明,惠在巨野有一支后裔。祥在昌邑和巨野各有一支后裔。蒿祖为五世兴祖之第六子,文登《丛氏族谱》中记兴之后,有迁州(牟平)沙河庄者,有迁府(蓬莱)安香者,没有记有迁巨野者。在蒿的名下,记配李氏,有子二登和爽,没记有子吉现。这说明蒿在文登、牟平沙河庄或蓬莱安香各有一支后裔,在巨野又有一支后裔。巨野丛氏是丛氏一大支,枝繁叶茂,由巨野又外迁的支系也很多,如:山东梁山的后集,山东滕县的丛屯和鞋城,江苏省沛县的小屯、大石屯、庞庄城东南三段和七段、袁庄,安徽省肖县黄口东北的黑楼皆有我丛氏的支系。巨野《丛氏族谱》之世表和文登《丛氏族谱》相吻合,而且自十九世起的辈份皆用规定的二十字,昭穆有序。

 

(三)

海阳大丛家丛氏。目前在其《敦叙九族》序中说:“传闻自文登迁出,落址丛家沟,因与于姓姻亲,招其前来居住,名曰拉石,后迁岭南名曰丛家村。丛家沟者,即拉石之东沟也……由文登始迁之祖,一说系延宁祖,一说系继宗祖,传说不一,亦无案可稽。”又说:“庆祖之坟在闫家庄东,有碑存焉,继宗祖之坟在下河老茔,亦有碑存焉。惟延宁之坟及连、能、富、广、允、麟之坟皆无所指,且延宁以上无所知也,庆祖之下悉所载也。”其说对移居大丛家之始迁祖无法定论,查校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对延宁、庆、继宗皆有其人。延宁系系十二世,是五世刚祖之后,其世系为五世刚、六世山、七世本、八世铎、九世国辅、十世朝祀、十一世曰顺、十二世延宁,延宁为曰顺之四子。五世刚祖在明洪武初由文登迁于昌邑东永安庄,这在文登《丛氏族谱》和潍水《丛氏族谱》都有记载,如果说迁海阳之始祖是延宁的话,那么他不是由文登迁去的而是由昌邑的东永安庄或潍县的安固庄迁去的,因为那时刚祖迁昌邑永安庄已过了七世了。值得思考的是,潍水《丛氏族谱》世表中,在九世祖国辅的名上,标注着“迁居胶东一带”而在国辅之孙延宁之堂叔瑶的名下注其号“海阳”,这种巧合很可能是国辅或者是国辅至延宁几代迁回胶东海阳大丛家的。庆和继宗在海阳大丛家谱书中为十五世和十六世,是父子关系,而文登《丛氏族谱》中的庆为六世,是五世兴的长子,其名上注迁州(牟平)沙河庄,其名下记配高氏子四:仓、良、全、德而不是继宗。文登《丛氏族谱》中的继宗为十二世,是六世尚书公兰之后,孟奕之次子配于氏,子二:惟精、惟微。这里的庆和、继宗其宗系不同,后代也不同,支系是毫不相干的。因此说,海阳大丛家谱书之庆和、继宗很可能是延宁之后,因为大丛家谱书在十二世延宁之下至十五世庆之上,十三世之连、能,十四世之富、广、充、麟都没有记谁之子、有子谁,祖嗣难寻,所以其序中说:“延宁祖以上无所知也,庆祖而下悉所载也。”其实延宁之下,庆之上也无所知也。其世表中虽标明了世数,但和总的丛氏世系不符,其“滋”字辈在其世表中为二十七世,而在文登《丛氏族谱》世表“滋”字辈为二十一世,相差六世,待考。

 

(四)

乳山卢上丛氏。这一支系有民国十一年之立谱。录有思绍祖之《丛氏族谱序》,但断续不全,其世表上半部和海阳大丛家《丛氏族谱》之世表同,也是自十二世延宁之下十五世庆之上,世系不清。海阳大丛家谱书世表中之十八世应贵之名下,标注着迁往海邑夏村卢上村(今乳山县夏村卢上),这就证明了卢上的丛氏是由海阳大丛家迁去的,始迁者是应贵。其世表中的辈份和文登丛氏《留字定名叙》的二十字不符,其珠字辈被列为二十六世和文登丛氏珠字辈为十九世祖差七世,何因待考。

 

(五)

河北沧州南皮丛氏。这一支系有清同治三年《丛氏族谱》,其谱序中说:“吾始祖子明公,原籍山左,自明永乐二年迁北直卜居沧境南界……”山左泛指山东,但没有说子明公由山东何地迁去南皮。可在其世表中子明公名下注“配蔡氏,子礼,原籍山左登州府文登县,前明永乐二年,迁北直卜居沧境南界。其地旧系荒原,垦行粮田,建楼房而成庄焉。茔葬在庄南半里许。”这里说明子明公是从山东文登迁至南皮的。对照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无子明其人,也无子明之子礼的名字。因此说,丛子明可能不是德佑之子世通的后裔,有可能是德佑之子怀的后裔或者是德佑之外的另一支系,子明祖究竟系丛氏何支何系,待考。

 

(六)

东北朝阳丛氏。目前该支系的《丛氏谱书》已收集到两册。其一,梁东香房丛氏《瓜绵录》中的《丛氏族谱》中的第一句就说:“丛氏者,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人也。”其后又说丛氏“……历于元朝,驷马盛兴,其擢怀远大将军及招勇大将军之左监军者有人(本文作者注:这里说的两将军当为金代),以下爵秩甚繁不可胜载,吾祖德佑公,为元银牌县令(注:不是银牌县令,当为文登县盐酒税务使),居辖不夜(文邑古号)之地,及元灭明兴,惧坠宗祧,匿姓讳宗,荫全世祀,由丛氏肇基山东蔓延塞外,至今日蕃。”此说文登丛氏在金元之时,官显名盛,元亡明兴之时,丛氏之人,惧坠宗祧,匿姓讳宗由文登到达东北的。这里没有说明其祖何人,由山东何时迁至朝阳的。查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在十世朝议之名下,标注着“口外朝阳”四字,这说明是朝议祖始迁朝阳的。朝议为德佑祖之孙三世祖士谦之后。其世表为:三世士谦,四世理,五世泰,六世彪,七世学,八世璋,九世浒,十世朝议。《瓜绵录》的族谱和世表中,虽没说始迁祖是朝议,但其世表在朝议之前记载着朝议的旁系,而朝议之后,只记载着朝议的直系,这当为朝议始迁朝阳的佐证。《瓜绵录》中记载了丛氏《留字定名叙》规定自十九世起的行辈二十字,珠树滋培日,龙章宠锡(注:此处当为锡宠,错为宠锡)年,伦常敦自厚,昭穆序相传,但他们没有用此二十字,而是另定“梁东香房后世命名二十字,也是自十九世起……其二十字为焕振先庭运,新联喜起芳,宝光开若丽,良彦毓丕昌”。为其所用。但在其二十世中,有用“振” 字的,也有用“树”字的,看来是两个二十字都用。此支丛氏已知文登丛氏《留字定名叙》之二十字而不用,又定了二十字,其原因是什么呢?况且,丛氏《留字定名叙》的二十字就是梁东香房丛氏的十七世占鳌公(字卓之,号瀛石,清道光时赣州知府)还乡后来文登与众昆季参定的,并作叙为“丛氏后嗣命名之次,仰阖族遵行之”,占鳌公既倡导参定了二十字,而他的本支不用而另定二十字,使人不解。很有可能是梁东香房丛氏所定二十字在先,而后又定丛氏《留字定名叙》之二十字,所以其二十世“振”、“树”两字皆用。此说只是推想而已,但梁东香房丛氏和文登《丛氏族谱》中的世系,其辈份相衔接而不乱。

其二,东北朝阳丛家杖子,该支系的《丛氏族谱书》中的谱序,有思绍祖的《丛氏族谱序》,有可植祖的《刻丛氏族谱叙》,还有明刑部尚书、蓬莱陈其学为文登丛氏所撰的《传汉世家丛氏锡羡堂赞序》和文登《丛氏族谱》相同。但其世表之后,有人另笔接续了十三世,名惟冉阝者至十九世皆为直系。对照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惟冉阝为十三世,是尚书公兰之后裔,其世表为六世兰、七世磐、八世叔模、九世思汤、十世大雅、十一世、十二世枝仙、十三世惟冉阝枝仙之次子)。其中九世祖思汤在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其名上皆注着“道头”二字,这说明思汤已由文登城迁至现苘山镇之道头村了。丛家杖子丛氏是何时何人迁至的,是不是十三世惟冉阝始迁待考。丛家杖子丛氏其十九世没有用“珠”字,而是用“春”字,二十世始用“树”字,二十一世有用“滋”字,也有用“阳”字的,但其世系和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相接有序。

 

(七)

山东无棣五营从氏有《从氏谱书》,这里的从氏之“从”和丛氏之“丛”虽字音相同,但其形和字义皆异,但从氏源于丛氏。在《从氏谱书》序中说:“丛氏者吾从氏之本姓也,丛氏世居文登,其先业辽远,故未易考据,然溯其源始姓金氏,柳林先茔碑文铭有讳永者乃汉左相金文靖公四十五代孙也。”其谱书序二中还说:“鼻祖系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也,时在洪武既崩永东初立……始祖行二,其名曰英,泣别父兄,回顾桑梓,于永乐二年,随群黎就路,迁于州曰武定(今惠民),居于县号海丰(现无棣)城北四十里,庄系乐善营(今五营),此始祖的由来也”。此两段说明其鼻祖名英,山东文登县人,于明永乐二年由文登迁于山东无棣五营;从氏的本姓是丛姓,其鼻祖英当为丛英了,那丛英为什么要改其丛姓为从姓呢?其谱书序一说其始祖英“是时愿入清真(加入回教)……壮年无室家,招赘入冯门(指明洪武封郢国公冯国勇)。因冯门后有继而始祖乃承长支,两姓俱不绝嗣,千古总为一家”。丛英因入赘冯门要继两姓之后将丛姓改为从姓了。查阅文登《丛氏族谱》世表,无丛英其人,有名英者,其时代不合。可是在潍水《丛氏族谱》之世表中找到了英者,英为丛氏六世浩文之子(行二),五世刚祖之孙。刚祖于明洪武初年,已由文登迁至昌邑东永安庄了。刚之子英之父浩文又从永安庄迁至昌乐县的丛家阳阜了。因此可以说英不是由文登直接迁无棣五营的,而是从昌乐丛家阳阜或昌邑东永安庄迁去的。英在其原籍有一子名景,后有其孙龙、虎、豹,英在入赘冯门时可能隐其前情,这也可能是他改姓氏之由吧。丛英为什么离其家和子迁去无棣,其因待考。无棣之从氏和我们丛氏现虽两姓,实同宗同源,其世系也有序不紊。

 

(八)

山东蓬莱安香丛家丛氏有丛景阳于1998年补编的谱书,其自序中说:“安香丛族史,祖辈至今,尚无详文记载,留存至今的只有谱书八部(),谱书系西忠支敏派六世克修(1790——1865)前辈于清咸丰年间所撰,书中将各支派的嫡传作了详细记载。克修逝后,曾有人补记过,自1943年后尚无人记录。1981年春节拜祖时,西平支麟派九世惠门长辈,委吾将族谱补编。经历十八年,根据多位长辈回忆口述,多方搜集,苦心整理,使谱书得以续记。”又在其《安香丛历简史》中说:安香丛氏的先祖其说不一。其一说,由云南大槐树迁至山东;其二,有来自山西小云南之说。上述两说均无考证。小时候就听长辈言传,丛姓本姓金,老祖宗从文登迁来蓬莱,究其宗祖何人,宗源何处,无定论。丛蓬莱地名办公室资料查证,丛姓自明朝末年从文登来蓬莱城东安香寺大庙附近落户,迁徙原因不明。为取吉利,取名“安香丛家”。其上述安香丛氏之长辈言传及蓬莱地名办公室的资料所记是正确的,因为“丛氏皆宗源于文登”。查阅文登《丛氏族谱》世表中的五世祖兴的名上,注有“府安香州沙河庄”七字,这里的“府”当为登州府蓬莱,“州”当为守海州牟平。这说明兴的后裔有居蓬莱安香者,有居牟平沙河庄者。兴有六子,名庆、奉、升、宁、受、蒿。在其长子庆名之上注有“州沙河庄”。这说明,庆或其子当居牟平沙河庄了。其余的奉、长、宁、受、蒿五人及奉之子洋、澄,蒿之子登、爽的名上都没有标明谁居蓬莱安香,也没有标明其它的去处。1998年,在山东巨野的《丛氏族谱》中发现了蒿居巨野展屯,有子吉现,但无登、爽二人,可能登、爽没随迁巨野。因此可以推断,迁蓬莱安香者,当为兴和其子孙三代之间,更可能是奉、升、宁、受四个或其中之一二。在蓬莱安香《丛氏谱书》其《说明》记载着:“祖案记载,上有守义、守智二公。未载其氏配,相传守辈下国辈上,其间世系残缺无考。据此,守辈二公虽冠乎国辈之上,实不接乎国辈,故记为族首。”其实守义、守智二公也不是始迁安香之人,除非他们是上述的升、宁、受之子。因文登《丛氏族谱》在兴之子升、宁、受三人之下,未注其氏配和有子,有可能守义、守智就是他们三人谁之子。因此,目前对首迁蓬莱安香者,只能认为是兴之三代人。蓬莱安香《丛氏谱书》中,自“国”字辈为一世始,拟定了四十八个字,为后四十八世的辈份,将录其下:

门应恒文      维克殿廷       门肇曰泉      堂景其延

上上上上      上上上上       下上上下      下上上上

甫徽乃梦      士生在天       图新作也       树之林然

下下上上      上下上上       下下上下       上下下下

凤来鸣泰      尚扬余传        宜甲东海      允占斯年

上下下下      上上上下        上下下下      上下下下

此四十八字和文登《丛氏族谱》的世系及《留字定名叙》的二十字现无法衔接,因一,其迁祖无法确定;其二,国辈之上、守辈之上世系不清;其三,国字辈当为丛氏大族之几世无法找出对应根据。现蓬莱安香丛氏已发展成两大支四分支、八个嫡派,是我们丛氏的一大支族。

 

(九)

辽宁省喀左县水泉乡马营子村丛氏。目前近据该村焕香来信提供:首迁辽宁省喀左县马营子村的始祖名丛   ,当为十五世,始迁何时何地不详;十六世丛保忠;十七世丛华、丛汉;十八世丛钟岐、丛钟令、丛钟铙、丛钟成、丛钟荣。十九世为珠字辈,其始迁祖丛   不知其以上之世系,因为文登《丛氏族谱》之世表只列到十三世,丛   为十五世,不知是何祖之后,只有待考其他的支谱是否有其宗其源,弄清其以上之世系,此支丛氏上至十五世,下至二十五世世系清楚,自十九世起,用丛氏《留字定名叙》所定的二十字,其世系清楚。现已发展成为二百五十户左右、九百多人口的丛氏大支。

 

(十)

辽宁省昌图县干沟子村丛氏。据昌图县退休教师丛春芳来信云:“据我的前辈讲,我们是从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直接迁到干沟子定居的。由于我们丛氏的迁入才有了干沟子丛家大平房的屯名,现在只要一提干沟子,人们就知道是指丛家而言,干沟子已从当时的七户人家(只有一户王姓)已发展成今天超百户的混居村屯了。其中绝大多数仍为丛姓之家。有部分丛姓者从干沟子又外迁,我就是其中之一。丛春芳只是提供了干沟子有一支丛氏的后裔,没有说明始迁者是谁,何时由文登何地始迁,其迁祖是丛氏几世,宗祖何人?这都要进一步考证。

 

(十一)

山东荣城报信村丛氏。该支丛氏原有支谱,皆在“文革”时期散失了。(调查了数个知情的族人,皆找不到谱牒资料。)据说,其支之始祖名海坤,有坟和墓碑在村外(现不存),查阅《丛氏族谱》世表,海坤是十一世,为尚书兰之弟芝之后,其世系为六世芝,七世棋,八世梧,九世思选,十世大材,十一世海坤,海坤为大材收养之螟蛉义子,是报信村丛氏的始祖,现已发展成百余户的一支大族,其宗祖和世系比较清楚。可惜的是找不到其支谱,也无人来整理编续其谱。

真诚希望我们丛氏各支系之后裔,积极为整理编撰修续我们丛氏的谱牒资料贡献一份力量,追宗慎远,忠孝传家,上不愧于祖先,下垂范于后代。

上一篇:巨野丛氏始祖迁徙考
下一篇:江苏如东寻访丛氏宗亲札记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