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丛氏源谭 > 丛氏文联 > 文学作品 > 丛松坡作品集 >

飘零在东海岸边的匈奴后裔 (丛松坡)
2007-08-28 16:23:00

飘零在东海岸边的匈奴后裔

自大漠奔向东海——匈奴的血脉在这里繁衍

丛松坡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几十个王朝鼎革民族大融合,大汉文化同化融合了无数民族,而匈奴这个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分化消失了的民族,他们的后裔飘零在哪里呢?从史料中我们知道:东汉时期盘守在漠北最后的一部分匈奴,在大将窦先和草原后起之秀的鲜卑人的夹击下,终于退出草原霸主的舞台,途径中亚西下欧州,他们那骁勇的马队,也曾将古罗马那宽倘的大道踏出道道火花,许多年后,这支匈奴在多瑙河畔繁衍安家。汇入中原鼎革的匈奴,则早被大汉文化同化,其后裔亦入涓流入海,汇入了洋洋炎黄中华。但是,在远隔大漠数千里的胶东沿海古城文登却繁衍生息着一支一致尊匈奴为始祖的匈奴贵族后裔。

文登这座北齐四年建县的古城,除了有着全真教发祥地;被称为海上之祖的昆嵛山和秦始皇东巡登文山召文人议事的召文台外,这里还诞生了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丛姓,这个外地罕见的姓氏,在胶东分布却很广,并尊列为文登四大家族之首(丛、刘、于、毕)。据文登古县志载:西汉车骑将军金日磾(音:密狄)之后裔避曹丕称帝之乱于魏黄初元年迁胶东不夜(文登古名)丛家岘,遂以丛氏为姓。从《史记》中我们得知西汉车骑将军金文靖公金日磾是匈奴休屠(音:许储)王的太子。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以五万精骑,出陇西翻祁连山、焉支山,入河西腹地二千里,灭匈奴一十二小蕃国。虏单桓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诸王的王子、相国、都尉、将军一百二十余人,毁休屠王庭,夺休屠王祭天金人。将匈奴逐出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祁连山下,居延河畔,到处涌动着向塞外迁徙的匈奴;凄凉的胡茄,呜咽的羌笛,伴唱着阵阵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失我焉支山,使我女儿无色颜……这年深秋,河西走廊西部首领混邪王在重重的压力下,无力再战,诱杀了不愿投降的河西首领休屠王,虏获了他的阏氏(皇妃)及太子——就是天下丛氏的远祖金日磾向大汉王朝投诚了。年仅十四岁被汉武帝流放在御马园养马的金日磾以他不屈不媚的骨气,得到了霍光同为武帝托孤顾命大臣,一个匈奴太子得到大汉王朝的如此重用,是汉武帝不拘一格用人的典范。电视剧《汉武大帝》也曾以不少的镜头在现了这位诚毅不屈的匈奴王子,他的后人自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泛七世皇帝,都官居极品。在晋史学家左思的一首咏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汉时期金氏之盛: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俾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召。虽然这首诗是左思有感于大汉王朝用人只重于贵族世胄,使平民出身的英才沉于下僚的史实而做,但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金、张两氏在汉代门庭之盛,影响之深。至致东汉末年曹丕称帝,忠实于汉室刘姓宗族的许昌金氏誓不仕魏,所以发生了东迁改姓,隐居数千里之外的胶东不夜,天下丛氏自此而始。

依巍巍昆嵛,傍浩浩黄海,丛氏的先人们过着桑田耕读的隐居生活。唐宋以降,总以诗书笃成传家。元明以来,文韬武略复起为山左世家。明中期大臣右都御史、三边总督、南京工部尚书丛兰就是丛氏杰出的代表,也是开创文登学说的开河领袖人物。清末明初三位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并首批加入同盟会的丛氏三兄弟,更是以自己的鲜血响应辛亥武昌起义,率先在文登起义……

自魏黄初元年,金氏后裔迁文登改丛姓以来,凡58代有余,这个流淌着匈奴血脉的氏族在胶东繁衍生息。以文登为中心的沿海地区分布着十余万丛氏后裔,在文登市中心有一座保存着完好的古建筑那就是丛氏宗祠,自1999年众多侨居海外的丛氏后裔,在香港成立“丛氏宗亲会”、编纂出版了研讨丛氏文化《丛氏源谭》丛书后,每年来文登祭祖的海内外丛氏后裔络亦不绝。

丛,是丛山、是丛林、是大漠草原……

是的,这是一个匈奴后裔为祭奠他的祖先而创造的姓氏!自金日磾到丛兰到现在遍布海内外几十万丛姓子孙,山东文登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而梦中的圣地是否是金戈铁马的大漠草原……

上一篇:最后的守望者  (丛松坡)
下一篇:千载难溶祁连雪(一个民族的背影)(丛松坡)

丛氏博客更多>>
丛氏论坛更多>>

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231号